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钟华,1940年7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电磁计量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专业,后又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在电机系电工基础教研组进行研究生学习。1967年被分配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磁处工作。现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一级研究员。曾任中国计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现任计量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仪器仪表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张钟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40年7月2日
江苏省苏州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1992年超导强磁场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3]。2007年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4]。2003年获何梁何利技术进步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近年,提出了一种能量天平的方案,对普朗克常数进行测量,为探索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量子质量基准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个人简介

张钟华,1940年7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57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59年转入电机系。1962年毕业后考入本校电机系研究生班。

由于在精密电测量方面的成就,张钟华于199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因在基本电测量标准方面的贡献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技术奖。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张钟华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60多篇,并参加了6种学术专著的编写工作。现兼任"仪器仪表学报"、"计量学报"、"电测与仪表"等学术刊物的主编,为本领域内的学术交流作了大量工作。他积极参加学会活动。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2011年4月起,担任江苏省质量安全工程研究院专家顾问。

2013年2月4日,受聘为河北大学特聘教授。

张钟华院士,精密电磁测量专家。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名誉教授。1940年7月2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65年由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计量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仪器仪表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理事长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钟华长期从事电磁计量基、标准的研究。七十年代担任国家"计算电容基准"主体研制工作,提出"变动边界微扰法",解决了电极几何形状误差的计算问题。计算电容基准的建成使我国的交流阻抗标准有了独立自主的溯源根据。该课题成果1982年获原国家计量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和1998年我国的电容标准量值参加了由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电容量值国际循环比对,我国的数据为国际比对最佳结果之一。

1983年--1988年负责"建立超导强磁场标准"课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六项主要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研究中提出的"抑制法"突破了超导强磁场核磁共振信号难以长距离传输的难题。此课题社会效益和经产济效益明显,为我国几十台超导磁体定了标。1992年课题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起负责"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课题,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任意截面形状的霍尔样品中的电磁场计算法。1988年所测得的量子化霍尔电阻的国际单位制量值被国际计量委员会正式采用作为确定国际推荐值的依据之一。1992年课题装置通过鉴定,为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1993年发现并解决了当前阻碍量子化霍尔电阻标准的准确度提高的主要误差来源。并制成居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导电流比较仪。1994年应国际上要求,用我国的计算电容测定了量子化霍尔电阻的国际单位制量值。此量值在1998年的新一轮国际基本物理常数平差时被正式采用,为确定基本物理常数的准确数值作出了贡献。近年来还在一些重要的工业测量项目中提出新方法解决了技术难题。张钟华在中外重要技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50多篇。还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电磁测量分卷》以及《电磁测量及仪表》丛书的副主编。

人物生平

张钟华院士,精密电磁测量专家。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名誉教授。1940年7月2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65年由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计量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仪器仪表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理事长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张钟华长期从事电磁计量基、标准的研究。七十年代担任国家"计算电容基准"主体研制工作,提出"变动边界微扰法",解决了电极几何形状误差的计算问题。计算电容基准的建成使我国的交流阻抗标准有了独立自主的溯源根据。该课题成果1982年获原国家计量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和1998年我国的电容标准量值参加了由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电容量值国际循环比对,我国的数据为国际比对最佳结果之一。

1983年--1988年负责"建立超导强磁场标准"课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六项主要技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研究中提出的"抑制法"突破了超导强磁场核磁共振信号难以长距离传输的难题。此课题社会效益和经产济效益明显,为我国几十台超导磁体定了标。1992年课题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钟华
节能与计量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钟华

1987年起负责"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课题,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任意截面形状的霍尔样品中的电磁场计算法。1988年所测得的量子化霍尔电阻的国际单位制量值被国际计量委员会正式采用作为确定国际推荐值的依据之一。1992年课题装置通过鉴定,为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1993年发现并解决了当前阻碍量子化霍尔电阻标准的准确度提高的主要误差来源。并制成居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导电流比较仪。1994年应国际上要求,用我国的计算电容测定了量子化霍尔电阻的国际单位制量值。此量值在1998年的新一轮国际基本物理常数平差时被正式采用,为确定基本物理常数的准确数值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还在一些重要的工业测量项目中提出新方法解决了技术难题。

张钟华在中外重要技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50多篇。还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电磁测量分卷》以及《电磁测量及仪表》丛书的副主编。

科研成果

张钟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计量学专家。

1965年清华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而后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精密电测量工作。

1965年至1979年,负责用交叉电容法建立国家电容标准,不确定度为1×10-7。

1983年至1988年,负责用低温核磁共振法建立国家强磁场标准(2~12特斯拉,不确定度为6×10-5)。此标准至今仍为国际上最好的同类标准之一。

1987年至2002年,负责用量子化霍尔效应建立国家电阻标准。

1992年他因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参加由国际计量局BIPM组织的10pF电容国际比对,与国际平均值的差别仅为4×10-8,为国际上的最好结果之一。

1987年至2002年,负责用量子化霍尔效应建立国家电阻标准。

2001年因在基本电测量标准方面的贡献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技术奖。

2002年,他和研究组研制的低温电流比较仪的不确定度达到10-10量级,为世界第一。

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用多年前在计量院建立的交叉电容测量量子化霍尔电阻的量值,从而测定了精细结构常数α,并将结果提交到了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目前国际上仅有四个国家能进行此种测量。最近,成为CODATA基本物理常数工作组的成员之一。

荣誉表彰

1989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5]

社会任职

张钟华任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名誉教授、《计量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仪器仪表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安全工程研究院专家顾问、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名誉顾问等职。

人物评价

张钟华工作中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带领课题组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他心系中国的计量科研事业,坚持做好“基本功”,发挥好“传帮带”,为取得科研上的突破鞠躬尽瘁,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计量界的地位而殚精竭虑,是中国计量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也是计量人学习的楷模。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评) 张钟华为探索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量子质量基准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工程院评) 张钟华院士自2000年被聘为河北大学特聘教授以来,为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大学评)

参考来源

  1. 张钟华院士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2. 张钟华 ,中国工程院
  3. 他(她)们,为计量赢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品略图书馆, 2017-02-21
  4. 张钟华 ,中国工程院
  5.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量学专家——张钟华 ,中国计量,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