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龙乡位于内黄县县城西北3公里。面积49.2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35120人(2017)。张龙乡乡镇企业主要企业有棉花、化纺、面粉、水泥予制、农副产品加工等。[1]

目录

乡镇概况

张龙乡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一个乡。位于内黄县城西北3公里,东邻马上乡,西邻卫河与石盘屯乡相望,南与城关镇、东庄镇毗连,北界卫河与楚旺镇为邻。张龙乡是唐代大诗人沈佺期故里,是唐代贡品"内黄绢"的产地。面积49.2平方千米。辖21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35120人(2017)。耕地4.3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2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37元, 乡信用社居民存款余额连续多年位于全县前列。

张龙乡因有4个张龙村,乡政府驻大张龙村而得名。

1958年建张龙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田达、杏园、南羊坞村、北羊坞、范羊、西沈村、东沈村、西石盘、东石盘、大张龙、西张龙、丁张龙、申张龙、李楼、林子、中流河、北流河、翟野羊、马野羊、吴野羊、张野羊21个行政村。

所辖村庄

张龙乡辖21个村:田达村、杏园村、北羊坞村、南羊坞村、石盘村、西石盘村、东沈村、西沈村、范羊村、中流河村、北流河村、翟野羊村、马野羊村、张野羊村、吴野羊村、西张龙村、丁张龙村、大张龙村、李楼村、申张龙村、林子村。

交通通讯

张龙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北临安南高速公路入道口2公里,东距阿深高速公路12公里,省道S215横穿全境,乡域内以内楚路(省道S215)、流河路、王马路、张沈路、张石路、杏园路为框架(三纵三横),形成了纵横交错,经纬交织,十分便捷的公路网络。 安(阳)濮(阳)公路斜穿乡境东部,乡村柏油路有张(龙)沈(村)、张(龙)石(盘屯)、张(龙)范(羊)、张(龙)流(河)、范(羊)北(羊坞)等,全长42.2公里,现已实现村村通,全乡22个自然村的街道全部硬化。通讯网络齐全,程控电话装机4995部。

产业发展

农业

张龙乡西沙东碱,中部、北部多为两合土和清沙地,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改良,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2000年粮食总产2019.4万公斤,单产375.5公斤;棉花总产33万公斤,单产95.7公斤;油料总产414.9万公斤,单产341.1公斤;蔬菜总产12102.8万公斤。

张龙乡四措并举推进农业经济工作上台阶。一是以区为单位实施乡干部对户帮扶、政府贴息等扶持措施,年内新增4个温棚瓜菜50亩园。二是积极引导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小区养殖,年内新建4个畜牧养殖规模厂,4个畜牧养殖标准化小区。三是认真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完成8个围村林建设,并确保成活率达到100%。同时,要完成120亩的红枣密植园建设。四是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对于新建沼气户每户奖现金150元,通过奖励措施,年内完成新建1000池建设任务。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成了全乡大宗农作物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优质小麦、棉花、花生、尖椒等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攀升,温棚瓜菜呈现出成方连片、规模化发展的强劲态势,红枣产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2000年粮食总产2019.4万公斤,单产375.5公斤;棉花总产33万公斤,单产95.7公斤;油料总产414.9万公斤,单产341.1公斤;蔬菜总产12102.8万公斤。2004年粮食总产19196吨,单产426 公斤;棉花总产187 吨,单产108.4公斤;油料总产4778吨,单产452 公斤;蔬菜总产109842吨。蔬菜是张龙乡农业种植的主导产业,尖椒、番茄、早春白萝卜是蔬菜的主导产品。通过推广多模式种植,达到全年生产,蔬菜年种植面积达2.9 万亩左右,平均亩效益在4000 元以上。从99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优质蔬菜特色乡镇"。

畜牧养殖业

张龙乡粮食的增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该乡到2002年已形成了北部以杏园、田达为中心的肉蛋鸡发展基地,仅杏园一个村就有养殖户百余家。南部以中、北流河为中心依靠淀粉弃渣养猪形成生猪发展基地,北流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全乡现有自繁自养二级猪场16个。西部以东石盘为中心的肉牛养殖已初具规模。2004年,全乡家禽(主要是鸡)当年出栏31万只,年末存栏60万只;生猪当年出栏8万头,年末存栏3万头;肉牛当年存栏761头。

乡镇企业

张龙乡乡镇企业主要企业有棉花、化纺、面粉、水泥予制、农副产品加工等,另有个体工商户164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年产粉皮750万公斤;"花生炒货"、"满口香"、"天香"牌黑白瓜子等,年生产量5万公斤以上,在周边地区颇享盛誉并已进入大中城市超级市场,销售旺季供不应求。200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7312万元(不含个体工商户)。

粮食的增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南部以中、北流河为中心依靠淀粉弃渣养猪形成生猪发展基地,2004年,全乡家禽(主要是鸡)当年出栏31 万只,年末存栏60万只;生猪当年出栏8 万头,年末存栏3万头;肉牛当年存栏761 头。[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