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月
弦月 |
弦月 |
中文名稱 :弦月 種 類 :分為上弦月、下弦月 朔望月 :月相的更替變化周期 上弦月升起 :在正午12點左右 |
弦月分為上弦月、下弦月,這是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發生變化,月相便有盈虧的變化。上半月,月亮從新月到滿月朝向地球的月面被太陽照亮部分逐漸增大,月相由虧轉為盈。月相的更替變化周期為29.53天。所謂上下弦月,從月相上判斷,還能看到的月亮完整邊沿弧線當做弓臂,在做一條虛線連接弧線兩端,想象成弓弦,弦在月亮上側為上弦月,在下側為下弦月。如圖中月亮為上弦月,為上半個月月相,同理下弦月為下半個月月相。
目錄
概述
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且月球居中時,月球的黑暗半球對着我們,因此看不見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以後,我們看到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小部分被照亮,形如娥眉,叫"娥眉月",以後逐漸增大。當日、地、月三者連線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陽以東時,朝向地球的月面有一半被照亮,形如半圓,叫"上弦月"。以後可見月面的大部分,這時的月相叫"凸月"。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居中時,朝向地球的月面整個被照亮,形狀似圓,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滿月以後,月球由盈轉為虧,朝向地球的月面被照亮部分逐漸減少,這時的月相叫"凹月"。當日、地、月三者連線成直角且月球在太陽西面時,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一半被照亮,叫"下弦月"。此後可看見的明亮部分更加減少,又變為娥眉月,再重新回到"新月"。從新月到下一次出現新月,月球圍繞地球轉了一圈。由於月球繞地球的周期性運動,因此月相也就有了周期性的變化。
上弦月與下弦月
其實每種月相都是從東方升起,西邊落下。例如上弦月就是在正午12點左右從東方升起,只不過因為當時太陽光太強烈,人眼不可能分辨出月亮。
上弦月
月亮上半夜出來,在西面出來,月面朝西的狀態被稱為上弦月(crescent)。在不太強調天文學上的月相概念時,很多情況下,上半月的蛾眉月也被統稱為上弦月,農曆大約初二到初八九。上半月蛾眉月有時也被稱為新月。
下弦月
農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東邊的半圓,這種月相叫"下弦",這時的月亮人們稱為下弦月。滿月過後,隨着日、月位置逐漸靠近,月亮日漸"消瘦"起來。它依次經歷凸月、下弦月和蛾眉月幾個階段,最後,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國習慣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稱為"殘月"。
區別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殘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們出現的時間、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別出現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西的,即西半邊亮;殘月和下弦月分別出現在黎明和後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由於我國農曆日期是根據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有時靠它來判斷農曆日期及夜間的大致時間。 月亮從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時間平均為29.53天, 也就是說,月相的更替變化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一個"朔望月"。[1]
相關視頻
怎樣區分上弦月和下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