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弦紋

弦紋是古代陶器及青銅器裝飾紋樣之一。

紋樣是刻劃出的單一的或若干道平行的線條,排列在器物的頸、肩、腹、脛等部位。是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

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商周普遍流行。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弦紋

所屬年代; 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商周普遍流行

出土地點; 新石器時代仰韶、龍山、良渚文化等遺址

類型; 細弦紋、粗弦紋

表現手法; 彩繪、堆貼

弦紋有細弦紋和粗弦紋兩種。細弦紋像一條細長的帶子平縛於陶器之上;粗弦紋作寬帶狀,中間呈凹槽狀,猶如板瓦,亦稱瓦紋。兩種紋飾有的在一件器物上同時出現,有時弦紋與其它紋飾配合使用。

弦紋是最簡單的紋飾之一。紋形為凸起的橫線,一般一道至三道。有時單獨出現,有時作為其他複雜花紋的襯托。另有作人字形的弦紋,稱為"人字紋"或"人字弦紋"。盛行於商、周時期,直到漢代仍見沿用。

弦紋是一種原始的陶瓷裝飾紋樣,作細而長的線條形,水平展開並環繞器物周匝。弦紋的出現與原始制陶中輪制方法的產生有關,旋刻出來的弦紋又稱旋紋。

由於使用工具及處理方法的不同,有凹凸、粗細、尖方、圓弧等不同形狀,也有單線弦紋與複線弦紋之分。除此,還有用彩繪、堆貼等方法形成的弦紋。

弦紋廣泛應用在新石器時代陶器上。到了商周時期,依然比較強調弦紋在陶瓷器上的裝飾作用。春秋灰陶器上以寬旋紋作為主要紋飾。漢魏以後各代,陶瓷器上弦紋運用綿綿不息。北朝時期的青瓷瓶、壺、罐類器物上也以長凸弦紋為主要裝飾,形成獨特的時代風格。[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