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雲秀
基本信息
本 名:彭雲秀
所處時代:明朝
性 別:女
擅 長:踢球
人物特長
擅長一人場中的「滾弄」、「飛弄」等技巧。「以女流清芬,挾是技游江海」,有一十六套解數。明代民間女子善蹴鞠的也不少。陳繼儒《太平清話》說:「明初彭雲秀「以女流清芬,挾是技游江海,叩之,謂有解一十有六,詹同文贈之以滾弄行。」說彭雲秀會 16種踢法,所謂「滾弄」就是 1人表演,全身觸球永不墜地。
生平
文人詹同文很驚嘆彭秀雲的技藝,贈她一篇《滾弄行》,稱讚她是女流清芬。明代的女子好蹴鞠成風,文人們又極愛觀賞女子蹴鞠和踢鞠,文人的詩文歌賦中自然就有大量女子蹴鞠的描述。文人袁華在《蹋鞠篇》中稱:冶家女兒髻偏梳,教坊出入不受呼,蹙金小襪飛雙鳧;飛雙鳧,拽雙袂,玉圍腰,珠絡臂。
詞作家和劇作家李漁的描繪更為生動,栩栩如生。他在《美人千態詞》中稱:
蹴鞠當場二月天,香風吹下兩嬋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
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拽起露金蓮。
幾回踢罷嬌無語,恨殺長安美少年。
出處
見明陳繼儒《太平清話》。
蹴鞠的衰亡
宋元時期,蹴鞠開展十分普遍,從王室到民間所在多有。宋太祖趙匡胤、徽宗時的宰相李邦彥、太尉高俅都因踢球而出名,甚至因此得官。統治者在祝壽、宴樂之時,常舉行蹴鞠,勝者得「銀碗錦彩」,失敗者「球頭吃鞭」。
湖南博物館收藏的「足球紋銅鏡」(中國歷史博物館同樣收藏1件),直徑11厘米,可能反映的是宋代貴族人家的足球遊戲狀況。
另外還有1件宋代工藝品陶枕,上有婦女賦鞠圖,是描寫纏足婦女踢球的情況。上述踢球可能都屬於「一般場戶」的踢法。
南宋時,宮廷教坊樂部有專門的「築球」32 人;民間有專門的蹴鞠組織——「齊雲社」(也叫「圓社」、「蹴鞠社」),並定有「社規」。
元時,市民的蹴鞠活動亦很興盛。元曲中有不少是描寫市井閒人蹴鞠活動情況。如「唯蹴鞠最風流,演習得踢打溫柔。」(關漢卿:《女校尉》)「隨國杜常將蹴鞠拋抱,占揚兒陪伴了英豪」(鄧玉賓:《仕女園社氣球雙關》)等。
明代後,蹴鞠進一步衰落。除單球門比賽制度與宋元大致相同外,「一般場戶」流行的大約只剩下了「一人場」到「三人場」,其他幾種方法已不受重視。各種場戶比賽方法、名目則有不同改進。
明代民間女子善蹴鞠的也不少。陳繼儒《太平清話》說:「明初彭雲秀「以女流清芬,挾是技游江海,叩之,謂有解一十有六,詹同文贈之以滾弄行。」說彭雲秀會 16種踢法,所謂「滾弄」就是 1人表演,全身觸球永不墜地。
明末清初詩人李漁在《美人千態詩》中也寫道:「激鞠當場二月天,香風吹下兩師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翠油低垂籠玉筍,紅梅拽起露金蓮,幾口踢罷嬌無語,恨殺長安美少年。」
明代蹴鞠在文人中也比較流行,還有兒童蹴鞠。並出現了一本足球專着:江雲程着的《蹴鞠圖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