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彭文斌

彭文斌自署老蓬,(1976年1月——) 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当代知名艺术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 ,北京大学研究生(美术学);研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收藏周刊》名誉主编 、国家一级美术师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海峡文交所艺术顾问 、广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彭文斌

别  名:老蓬

国  籍:中国

出生日期:1976年1月

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北大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书画多次参加国内书画比赛并获奖,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出生地:湖南

职  称:国家一级美术师

人物简介

彭文斌,自署老蓬,(1976年1月——) 。研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当代知名艺术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 ,北京大学研究生(美术学);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收藏周刊》名誉主编 、国家一级美术师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海峡文交所艺术顾问 、广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艺术成就

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港澳台等重大书画比赛并获得等次奖20余次,作品经常在书画报刊及杂志上发表,有10余件作品编入专集,部分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连续参加第14、15、16、17、18、19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连续参加第3、4届华人文化艺术节并被收藏多幅书画作品。 擅长书法以篆、隶、行、草见长,尤善隶书、草书。国画以山水、花鸟为主。 风格以“人无品格,强调细腻中有豪放、浑厚中有灵秀、简洁中有灵动之特点,在笔墨上始终追求自然而然、轻松随意的艺术传达。 2015年9月“芙蓉绽放”全国城市书法展二等奖 。

艺术评论

禅道文心 华滋天成

观中国绘画艺术史,写意花鸟画大致有三个体系:徐渭体系、八大山人体系和吴昌硕体系。徐渭体系根植于诗人的忧患浪漫之心;八大山人体系根植于隐遁山野的禅道之性;吴昌硕体系根植于“画中蕴含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文人之情。

彭文斌游历于这三大体系之间,吸啜养分,研习工夫,然多于修性悟道,寄情翰墨,渲释才学,可谓“禅道文心,华滋天成”。

彭文斌擅长花鸟画,他用笔粗犷,表现有力的笔触和曲折有致的线条,用对比强烈而富有韵味的色彩,表现他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和诠释。他的花鸟作品构图奇突,在“奇”中求“正”,寄予人以撼动的视觉印象,通过笔墨,色彩加以调节,使不对称的主要图像处于力量均衡的构图之中。并映衬出花鸟清雅的风采和神韵。

彭文斌在从事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讲究方法,从不局限于技术的修炼与研习,不就技论艺,而是广涉博览,大量阅读,这对他从事艺术创作上升了相当层次的起点,进而能够自出机杼,别开生面。

呼唤灵境 天趣盎然

纵观彭文斌的新水墨系列,以色墨相糅,大胆进行色彩铺设的表现手法,竟觉得风格迥异,春风盈面,笔墨开始灵魂起来,从中能看出他对传统的笔墨有了新的理解。

彭文斌竭尽“彩墨”泼洒之能事,又以“色墨互撞法”和“没骨法”诉求恬静惬意,托物寄情,借景写意,弹奏着一曲曲天趣盎然的春之圆舞曲,使观者仿佛置身于水秀山明、流畅曲水的蝴蝶泉边。他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使自己的艺术在厚积薄发中得以充实。

从彭文斌的重墨宿墨《乾坤一色盛世千秋》到彩墨《映日荷花》系列,几个片段联缀起来,彭文斌的画作有了另一种艺术境界的突破,无论用笔用墨还是用色,已有了一套自己的创作经验和语言。然尤为乐道的是画作之外散逸出:平淡、恬静、飘逸之致,不仅追求细枝末节的完美,更注重笔墨整体的艺术效果。散淡自在、离世绝尘,怀揣魏晋高士意韵,给予心灵别样的撞击和抚慰,饮啜甘露清泉,享受清风明月,化融其境,坐于莲花之上,慕思八大,感触到庄子“逍遥之乐”的味道,美哉!

意趣天成 空灵虚静

彭文斌在绘画创作中探索出极具自家面目的佳趣妙构,视觉形式的律动与移情造化的险绝熔于一炉,深得其师承的潘天寿、李苦禅画风精髓,神从笔出,笔走游龙,从而使他的创作形成一种气象空灵、逸趣天成,源于自然而又妙于自然的彩墨风格,设色大胆却艳而不俗、媚而不娇,诗意流动,以朴拙儒雅入画,天趣自然,以天地情怀入理,意味深远;简则逸笔疏疏,墨线灵动,笔意互盼,浑然天成;他多以写意荷花、芭蕉、松鹤、水仙、山水为主题,似在致力于泼墨敷彩,追求文人画的天趣自然,空灵虚静、幽秀淡远。从彭文斌新水墨系列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扎实的色彩修养功底,在与其闲谈西方美术史时,从西画的古典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等,无不如数家珍。无怪乎在其新水墨系列中丰富的色彩在他笔下被调和得如此融和与舒畅。

他特别强调艺术的主要目的是给大家传达“美”的视觉和“健康”的思想,还原自然景象的原始美。其融入西方印象派的色彩语言,和留白布局的画面空间等,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相适应。因此,他写荷花自然,绘画的内在心态和现代艺术形式创造妙趣横生,刚与柔、强与弱,疏与密,粗细与虚实的变化更像音乐五线谱产生的韵律,这似乎又与文人画的精髓达到非常自然的结合。观其作画,神清气爽,雄力内含,故他的山石,骨力劲健而不野,笔墨精严而不俗,笔到力到,力到气到,气雄而力健,可以呼吸,可以触动。神趣流光,其中蕴蓄着一个“真”字。[1]他画中的意境,全都是思想的流露、意趣的表达,所谓“画到极时即为书、书到极时即为画”,又美哉!

以书入画 奔放灵动

近百年的画坛大家无不沿袭“以书入画”的传统。吴昌硕将石鼓文的金石气导入其花卉;张大千的魏碑行书使他的绘画用笔如铁线银钩;齐白石将书法中的纵横大气引入到大写意花鸟中;徐悲鸿对碑隶的精研使他的写意骏马笔墨奔放而灵动;潘天寿的高超书法使其绘画笔力千钧,力能扛鼎;李苦禅对“二爨”(爨宝子、爨龙颜)的用功把他的线条打造得如屈铁一般。彭文斌深知中国画中笔墨的重要性,其熟稔书法史,研习历代碑学法帖,隶书尤于《石门颂》、《张迁碑》、《衡方碑》,汉碑气厚,金文高古,魏碑奇崛方峻皆为其所爱。草书主要研习张旭、怀素、王铎。彭文斌的画特别讲究以书入画,老笔纷披,八面出锋,实书法溢于画法,深得篆籀汉隶的笔意,以致其下笔如刀切玉,苍劲古朴。其对线条的感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对历代碑文帖学的学习与研究。基于对各种书体的递变演化,彭文斌深悟积点成线、集线成面、一波三折的笔法要旨,甚者从中获得审美趣味、视觉态势、笔墨意象的互证。其所推崇的以书入画,这正契合吴昌硕体系,以这般线条入画,从上古穿游至今,与墨色糅合氤氲,渗入才学禅道,略若瓷器入火窑变流淌。显现笔墨的功底,凸现思想的张力,其大美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