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彰化八堡圳

八堡圳照片来自
八堡圳照片来自

彰化八堡圳,八堡圳(原名施厝圳,又称浊水圳,今称八堡一圳),其源头位于彰化县二水乡倡和村,系于西元1719年(康熙58年、己亥)开筑完竣,是台湾最古老的埤圳之一,建圳已290馀年历史。

施厝圳及十五庄圳即为后来统称之“八堡圳”,由于水圳灌溉范围涵盖当时(清雍正年间)彰化县下,包括了:东螺东堡、武东堡、武西堡、燕雾上堡、燕雾下堡、线东堡、马芝堡、二林上堡等八堡。因此又称为“八堡圳”。[1]



目录

八堡圳的形成

 
八堡圳取水口照片来自

由清康熙年代、日治时期、一直到今国民政府农田水利会时期都陆续兴工增改筑,为彰化发展相当重要之水利系统。八堡圳之开发过程,由日治时期台中厅厅长加福丰次于大正8年(1919年)在二水林先生庙立之碑文清楚描述如下:

“八堡圳取源于南投厅,沙连下堡浊水庄至鼻仔头(今二水乡倡和村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一带),入匣门,渐下,为两大干流,右为第一圳,及原八堡圳也。左为第二圳,即原十五庄圳也。

原八堡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兵马指挥施世榜允投资募工,凿山疏水罔效,有一老叟,衣冠古朴,袖图来见,曰:公兴水利甚善,吾当为公成之,并授以图说。世榜乃从之,即按地势低昂,叠笋筑堤,于是乎全工竟竣,圳水源源而至,八堡原田皆润其泽,时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也。世榜德之,酬以千金弗受,数次,叩称其名始曰:但乎林先生可也。‘先生’名即大噪,然遗迹杳然,终不知其所,嗣后建祠堂于圳头,岁时祭之,尔就,乃物换星移,间有庆渠,高闺不洽官规,履加戒饬于施家,不果,改隶后,台中县亦督励改修之事,明治三十年(1897年),举辜显荣主宰之,同四十二年(1909年)归于彰化厅长主管。原十五庄圳,康熙六十年(1721年)系由黄仕卿首倡之,开设后,经屡次变迁,同治吴群山等四十四名业户集资改修,轮流交替,管其事,后魏尚莹管之,明治三十五(1902年),为公共埤圳,魏精仁次之,明治四十年(1907年)遂合于八堡圳,厅长小松吉久锐意举圳务,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台中厅长枝德二继前绪改筑圳头,闸门及分水门,徒门埔盐埤三村,三平亦改筑为庆丰埤,至此蜿蜒百里注入灌溉八堡百街庄二万馀甲,每户稼丰穰,人烟日加,产业日兴,和风扇而甘沐者,岂非前人之伟绩耶?余莅任恐其之湮没,并改筑林先生祠堂,使民所向,叙本圳沿革之梗概,勒功传之木朽矣!”。

八堡圳取水口,亦称为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即位于位于二水乡倡和村浊水溪中游。浊水溪之河水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后,水流一分为二,一条往西北向、另一往西南向流,西南向制水门水闸有五道、原西北向制水门水闸有八道,现况此八道水闸封闭,由上游新进水闸来管制。

外观特征

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的外观方面,两道治水制闸门交接处,立有一高约两公尺之碑,上端成角锥状,表面为水泥粉刷面,正面题字“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侧面题字“民国21年12月竣工”(1932年12月)。为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门竣工日期之纪录碑。

使用情形

为水资源地,是制水排门之水利设施。其中西南向制水门水闸有五道、原西北向制水门水闸有八道,现况此八道水闸封闭,由上游新进水闸来管制。[2]


八堡圳相关史事杂谈

彰化平原在汉人尚未垦殖以前,住著二个平埔族群,那就是费佛郎族(Favorlang)及洪雅族(Hoanya),他们的农业生产采用轮耕休田制。汉人入侵垦殖后仍以平埔族的轮耕休田、陆稻耕作的农业经营方法。然而,随著大量的移垦后,生口日繁,耕作方式及技术渐作调整,水稻耕作方式乃应运而生。

清代台湾的土地开发及街庄的产生,跟水田化运动有很大关系。汉人在彰化平原进行水利建设,早期是兴筑规模较小,只能提供一地灌溉的“陂”。等到开发规模扩大之后,则由资本雄厚的业户以独资或合股的方式投资兴建规模庞大的水圳。 从西元1710年至1735年在此25年间,彰化的耕地增加了一万一千馀甲的土地,这些耕地的增加与水圳的开发有极密切的关连。

施世榜之父施秉,曾襄助施琅攻打台湾郑氏政权有功,授左都督,继而从事垦殖,成为半线地方之垦首,并兼营糖业,累积资产。施世榜在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为凤山县拔贡生,后捐纳任兵马司副指挥。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朱一贵事件,世榜协助官军平定之。 世榜继承父业后,除加以扩大外并买下鹿港大片塭地,兼事鱼虾养殖,定居鹿港,奠定传世基业。

施世榜见台湾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时,常泛滥成灾,但是到了干季却又没水。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他著手开凿八堡圳,于武东堡鼻仔头凿通渠,可惜不得要领,无法将浊水溪水引进圳道。有一衣冠古朴的人士来访,自称林先生,授与图说,指导引水秘诀及要领,除“石笱”外,并教以夜间灯影测定地势之法,终于顺利完成。

林先生教授的导流秘法,其中拦阻水流导入圳渠的利器“笼仔窝”,是开圳成功的关键。它是以藤编成之头宽尾狭之圆椎型坝笼,状如倒笱,故又称“圆笱”或“倒笱”,倒笱上广下窄,一座1.2至3.3公尺不等,今称“蛇笼”,再以石块填入笼内,连结成排,围置于河中,以拦堵溪水导引入埤圳,而在满水期,坝笼可以形成河道,避免泛滥成灾,干旱时期更可以汇聚水源导入河道。

 
林先生庙外貌照片来自

施世榜依照此方法施工,果然成功引进浊水溪的水灌入田园。当施世榜依约拿出千两黄金欲酬谢时,那位人士却功成不居,拒不接受而离去,从此不知去向。由于八堡圳成功引进溪水,灌溉了整个彰化平原,造就彰化日后的富庶,后人感念其恩泽,便在现址兴建林先生庙以追念其丰功伟绩。“林先生庙”主祀“林先生”外,并配祀施世榜及另辟十五庄圳的黄仕卿,以感念其三位开发水利之恩德。大正8年(1919年)重建,民国64年由台湾省政府主席谢东闵指示拨款重修。

康熙60年(西元1721年),有黄仕卿者联合各大垦户开筑十五庄圳(今称八堡二圳),灌溉东螺东堡内十五庄。大武郡西堡管下的埔心、湳港、吴凤、水漆林庄等,其中湳港及水漆林庄的最大业主就是吴郡山家族,亦即吴郡山家族对于彰化平原开发史的贡献,就是提供兴筑十五庄圳资金,促使湳港西庄的水田化。(注5) 吴郡山家族也曾担任水圳管理代表人,惟部分档案史料都写作吴群山,实为吴郡山之误。十五庄圳于日治时期合并于八堡圳,由“公共埤圳联合会”管理,称为八堡二圳。

八堡圳,其本支89里,分流总延长为230里馀,灌溉面积19,205甲地,涵盖一半以上的彰化县,沿途流经清代的东螺东堡、东螺西堡、武东堡、武西堡、燕雾上堡、燕雾下堡、马芝堡及线东堡等八个堡界(日治时的一市十四街庄,目前的十四个乡镇市)。

施世榜在台湾发展史上兴建八堡圳,引浊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分成功,另外他又以垦户“施长龄”之名,在彰化平原从事垦殖事业。日本人占据台湾后的1897年八堡圳的主权让渡辜显荣,1905年强制改为公有,合并在台中州公共埤圳联合会,并举鹿港辜显荣为圳长,管理经营圳务。[3]


台湾最早的灌溉水路

八堡圳原分为第一圳、第二圳两个灌溉系统,各引浊水溪水源,后经合并为同一系统,总长度566公里,与台南市的通垺圳、新竹隆恩圳合称台湾三大古埤圳,而三个水圳中又以八堡圳的兴建最早,灌溉面积最大,约18,000馀公顷。

第一圳是凤山拔贡后陞兵马指挥施世榜(以垦户“施长龄”之名)筹钜款兴建,由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开始,费时10年始完成,故称“施厝圳”,又因由浊水溪引水,所以也称浊水圳。

完成的八堡一圳用以灌溉八堡地区农田,所谓“八堡”是当时行政区域名称,指东螺东堡(二水、田中及永靖、田尾的局部)、东螺西堡(北斗及田尾局部)、武东堡(社头、田中、员林的局部)、武西堡(埔心、员林、田尾乡的局部)、燕雾上堡(花坛及秀水乡秀水、陕西)、燕雾下堡(大村、员林大部分)、线东堡(彰化市大埔、莿桐乡)、马芝堡(鹿港、福兴、埔盐)等地区。

第二圳原称十五庄圳,于康熙60年(1721年)由埔心乡仕绅黄仕卿倡议开设,明治40年合并于八堡圳,昭和7年修建共同进水口并设分水门,民国89年配合集集共同引水计画,办理八堡圳干线系统改善工程,方有今日面貌。

施世榜因开凿八堡圳被尊称为台湾水利建设的祖师爷,但八堡圳刚完成,用尽各种方法,却无法将浊水溪水引入圳道。施世榜非常焦急,只好重赏千两黄金,希望能找到解决之人。相传有一天,一位老翁前去指导,利用藤、铅丝扎木或竹条做成像笱(一种捕鱼的竹器)的笼子,再内填石块,堆叠这些笼子,安置在河中成为水坝以引溪水入大圳。从此旱地变良田,农民收入大增。施世榜为感谢他的功劳,要赠以千金,但这位台湾最早的水利工程师,拒绝受酬,也不愿告知姓名,只自称“林先生”而翩然离去。后人感念其恩德,在二水取水口附近建一庙宇以祭拜纪念,此庙称为“林先生庙”。庙虽经过几次翻修,但仍在原地,民国66年彰化水利会重修此庙,还立了纪念碑,除了让后世“饮水思源”外,也让人学习“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而彰化水利会的“彰化用水管里中心”就在庙旁。[4]


八堡圳传奇

一、缘起:

清康熙年间,台湾水利建设即有随土地的开拓由嘉南平原分向南北两地推进,彰化的八堡圳、台南县的通埒圳、新竹县的隆恩圳即号称台湾三大古老埤圳,八堡圳尤其是三埤圳中的翘楚,其本支八十九里,分流总延长为二百三十里馀,灌溉面积一万九千二百零五甲地,涵盖一半以上的彰化县城,沿途经历清代的八个堡界,日据时的一市十四街庄,目前的十四个乡镇市,二百七十六年来,其孕育彰化的农业生产甚钜。在彰化二水乡的八堡圳的入水口处,小而不显眼的林先生庙,兀自孤立,远离城市的烦嚣,尽管集集火车旅客热情的笑语,近了又远去,林先生庙和附近忠实的在传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相关位置:

位于倡和村,是台湾最古老的埤圳之一,建圳已近三百年历史。是彰化县农田灌溉重要水源之一,为二百多年前前清兵马指挥施世榜先生所凿,灌溉彰化县八个堡,在圳头,可欣赏到台湾最长河流浊水溪及古老的导水门如万马奔腾,滚滚浊水从进出闸门冲出的奇观。抬头远望八卦山东端,更能欣赏到山峰如矛,峭壁如削的龙头狮岭和耸峙稳重,庄严壮丽,天造地设美不胜收的奇景。

三、历史渊源:

八堡圳圳头在二水乡倡和村檨仔寮,至鼻仔头再分一圳和二圳。一圳原称八堡圳又称浊水圳,另名施厝圳,建于清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八间(西元1719年)间,由当时凤山拔贡后陞兵马指挥施长龄(又名施世榜)先生,筹集钜款开凿而成。二圳又称“十五庄圳”,建于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两圳于民前五年合并。施世榜起先欲引浊水支流(注:因彰化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故宜引浊水溪灌溉)灌溉东螺堡的构想并不成功,是后来有位不知其名的“林先生”授之以导流秘法才得已筑成。                                                              林先生教授的导流秘法之一,其中拦阻水流导入圳渠的利器 - “笼仔窝”,是开圳成功的关键。它是以藤编成之头宽尾狭之圆椎型坝笼,状如倒笋,故又称“圆笋”或“倒笋”。“笼仔窝”不但于旱季有导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浊水溪水泛滥侵蚀河堤之功能。滨浊水溪旁的二水乡,每届雨季“笼仔窝”均发挥最大功能,对二水乡民生命财产提供了无限的保障。是以先民兴建林先生庙以感林先生之恩。

  • 滚滚溪水顺著圳道,灌溉著彰化这一大片平原

四、八堡圳传奇

已有280多年的彰化县八堡圳,灌溉了彰化县20,000多公顷的农田,彰化县约占全国1/5的稻谷,半数以上都引八堡圳水灌溉,所以有人称八堡圳是“彰化之母”。现在的八堡圳水门,是在民国廿一年时做的,旧水门因年久损坏,为了做新八堡圳水门,在现在的倡和村内道路和堤防垂直相接的地方,做临时导水路,而且为了引地势较低的溪水到临时导水路,还挖深村内的沟渠,使圳水能顺利导流到当时称为“埤寮”的林先生庙附近,注入八堡圳。

八堡圳能够引浊水溪的水灌溉彰化平原,有一段“林先生”的传奇故事,今天在八堡一、二圳分水门旁的彰化农田水利会二水工作站内,还有“林先生庙”供奉这位教导先民土工法,以藤扎木或竹编制方锥型与圆锥型坝笼,俗称“笋”,以拦导溪水入圳的未知名先贤。

二水乡公所最近在八堡圳水门所在地的倡和村,进行社区再造工程,就特别请人制作了二座竹编的“笼仔笋”,让参观民众发思古之幽情,也知道昔日先民引水灌溉的不易,及280年前的引水工法和器具,迄今仍极具实用价值和符合科学原理。彰化水利会表示,“林先生”传授的“笼仔笋”引水工法,一直到10多年来因熟练工人渐渐凋零,及重机械引进水利工程施工,才不再使用。

笼仔笋”早期是用藤或竹编制成圆锥型或方型的坝笼,晚期则不少改用铅丝,但形状二百多年来少有改变,多像一支倒置的竹笋,俗称“笋”。笋上广下窄,一座1.2至3.3公尺不等,以石块填入笼内,一座座相连,以围堵的方式拦水导入圳内。10多年前浊水溪的防汛演习,制作“笼仔笋”筑坝以保护堤防,仍是重头戏。


五、八堡圳的恩赏:

二水乡的白柚,田中镇的玫瑰切花、烟草,社头乡的芭乐,大村乡的葡萄...等等,无不都是八堡圳所带来的恩赏,故彰化县民们常常将八堡圳称作是我们的‘母亲河’。[5]


开凿八堡圳重要人物

清朝据台前后长达212年,台湾于二次大战终战前有三大水利工程,分别是北部郭锡父子建造之塯公圳,中部施世榜兴建之八堡圳暨南部曹谨(原名曹瑾)辟建之曹公圳;其中以中部地区之八堡圳兴建最早,属最古老埤圳之一。同时,灌溉面积最大,后人将施世榜,尊称为台湾水利建设工程之祖师爷,实当之无愧。质言之,彰化县八堡圳与台南县通埒圳、新竹县隆恩圳,并称为台湾三大古老埤圳。

施启秉、施世榜功在水利

施启秉系施世榜之父亲,别号鹿门,名讳施东,谱名施启秉,上有二伯,启登、启壬,启秉为季子。启秉娶妻二、传子四:曾妈生世榜、世魁;范妈生世衮、世黻,兄弟计四位,世榜居长。启秉,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原本兼营糖业,兴贩日本,积财致富。施鹿门于西元1683年(康熙22年、癸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领军攻打台湾之后,移居台南,从事鹿皮及砂糖销售日本之贸易工作,发财致富,再迁往台湾中部之鹿仔港及半线(今彰化)地区,改投资垦植事业,担任“垦首”要职,其垦号为“长龄”。

黄仕卿主导策划功劳大

八堡一圳之圳边,另有一支流,亦系截取浊水溪溪水流经二八水,灌溉十五庄、溪州、田中、二水、社头等地带农田,称为“十五庄圳”。因水资源出自同一源头,故改称“八堡二圳”,系福建饶平人黄仕卿于西元1721年(康熙60年、辛丑)完成开凿,正式启用。[6]


视频

台湾公共建设档案:农田水利篇 彰化八堡圳

yy 农田水利建设 八堡圳全

二水乡跑水节2012八堡圳传奇


参考资料

  1. 八堡圳,国家文化资产网
  2. 八堡圳,国家文化资产网
  3. 彰化八堡圳,八堡圳相关史事杂谈-国立史迹博物馆
  4. 八堡圳,台湾最早的灌溉水路-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5. 八堡圳,八堡圳传奇
  6. 八堡圳,开凿八堡圳重要人物-乡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