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盧卡斯•格拉夫
彼得•盧卡斯•格拉夫 (Peter-Lucas Graf, 1929年) 出生於蘇黎世,國際著名長笛演奏家、指揮家、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長笛教授。從小隨喬奈Andre Jaunet學習長笛,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師承長笛大師莫伊茲(Marcel Moyse)和Roger Cortot,並獲得第一獎。在巴黎國立音樂學院他還師從Eugene Bigot大師學習指揮,並獲得指揮家文憑。21歲時,格拉夫錄製了伊貝爾(Ibert)長笛協奏曲,由此在國際樂壇上名聲鵲起。1953年他榮獲慕尼黑長笛國際比賽第一名,這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賽事之一。並繼離職的尼柯萊之後就任柏林愛樂樂團長笛首席。1958年他又獲得倫敦哈利爾特•柯恩國際音樂節的巴布洛克獎。Graf除了擔任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外,在交響樂和歌劇方面,他身兼長笛獨奏家及交響樂和歌劇指揮之職,是個很活躍的指揮家。他的演奏優美而精確,在那自然流瀉出的音樂里,蕩漾着明澈的音樂魅力。他的唱片代表作是莫扎特的長笛協奏曲全集。Graf目前定居在瑞士巴塞爾,定期在世界各地開辦大師班,並在一些最著名的國際音樂比賽中擔任評委。Graf的兩部長笛教學理論書Check-up(檢驗)和Interpretation(演奏)由Schott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灌錄的30多張激光唱片則由Claves唱片公司發行。
目錄
視頻
【長笛工作室】莫扎特D大調協奏曲-格拉夫與長笛樂團
2015年86歲的格拉夫與長笛樂團演繹的莫扎特D大調協奏曲,想想如此高齡還能活躍在舞台上並且有如此氣力的演奏家能有多少。莫扎特的《D大調長笛協奏曲》是在《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的基礎上改編的。全曲共三個樂章並都有明朗流暢的華彩段,優美的主題不斷湧現,音樂充滿青春活力。長笛的演奏特點在此曲中得到充分發揮,時而抒情優美,時而愉悅活潑,時而作流暢的快速進行,時而與樂隊形成對話,長笛技巧高超的華彩段和樂隊華麗爽朗的音響效果為樂曲增添了許多特色。中間樂章頗有詩意,第三樂章充滿火花。第一樂章:開朗的快板,輪廓分明的小音型、爛漫的節奏、洋溢着古典主義風格的意大利席歌劇輕鬆活潑的氣息。切分的正主題在開始幾小節由樂隊奏出,立即繼以歌唱性較強的對比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獨奏長笛的進入十分輝煌,是一個急劇上升的音階和一個長久持續的高音。第二樂章:此樂章充分發揮了長笛的歌唱能力,特別是在樂隊的副旋律上持續吹奏長音。莫扎特小心地使用他所熟悉的倚音,給這支歌增添了幾分富有詩意的哀愁。第三樂章:是一首步態輕盈的迴旋曲。它所根據的主題,莫扎特歌劇的愛好者一定會認出,是《後宮誘逃》中最明媚的靈感的源泉。那就是歌劇中勃隆德的熱情洋溢的歌《何等幸福,何等快樂》。[1]
參考資料
- ↑ 致敬 | 長笛不老男神---彼得•盧卡斯•格拉夫, 長笛維修工作室,201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