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清
个人简介
徐伯清(1926年~2010年),男,汉族,浙江温州人,生前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艺术家协会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客座教授,浙江舟山书画院名誉院长。
人物简介
幼承庭训,初学颜体和汉隶,稍长攻小楷,得力于《越州石氏本晋唐小楷》。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书画并举,艺理兼修。所作小楷寓刚劲于婀娜之中,点画带有隶意,捺趯近乎颜体,笔断意连,挺拔处有瘦金书味,且能作真如草,气势足,韵味浓。50年代起致力于行草,出入晋唐,取法“二王”,旁涉张旭、怀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风貌目具。1954年至1956年作品3次入选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和全日本书道联盟主办的“中日书道展”,并收入作品集。 1979年以来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在专业报刊发表,为国内博物馆、纪念馆及法国凡尔赛博物馆收藏。致力于书法教育工作。出版《夏征农诗词三十九首小楷》、《徐伯清小楷》、《儿童学书法》等。1981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一等奖。1981年由南斯拉夫出版《李清照诗词小楷》。亦作国画,曾获1954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一等奖。 50年代起致力于行草,出入晋唐,取法"二王",旁涉张旭、怀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风貌自具。出版《徐伯清小楷宋词》、《李清照诗词小楷》、《常用字字帖》等十几部书法作品。曾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等诸多国家级荣誉。出版有《徐伯清小楷宋词》、《徐伯清小楷唐诗》、《李清照诗词小楷》、《常用字字帖》、《征农诗词三十八首》等十几部书法作品,最近又出版了《徐伯清草书字帖》。 先生少喜翰墨,1946年入上海美专,20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豫园书画楼从事书法创作。 学书六十余年,名播海内外,小楷尤以精妙见称,自成一家。上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并陆续出版了一套《常用字字帖》,其中的草书部分五千字,是由徐伯清先生所写。徐伯清先生出生于浙江温州雁荡山的中医世家,自小热爱书法,并得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指点。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伏案10小时,用蝇头小楷录入200余万字《宋人轶事汇编》,被老师谢稚柳赞为“有六朝人笔意”。经过吴湖帆的点拨,他在颜体基础上,潜心钻研褚遂良和“瘦金体”。徐伯清对书法的执着一生未变,同时热衷书法教育,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很多已成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徐伯清所著《儿童学书法》一书首印七万册,并不断重版,影响了几代人。《常用字字帖》,此书已印刷数千万册。
徐伯清先生于2010年10月9日因病在上海曙光医院逝世,享年85岁。
学艺履历
命运的转变往往就在一个偶然。徐伯清在书法领域享誉四海,除了他本人的天资和努力,更重要的是14岁那年遇见国画大师张大千,并与张大千结下了翰墨深情。张大千曾数次来雁荡,每次他总登门拜访家住雁荡山环山村的至交、名中医徐鼎西,因此也特别关爱徐鼎西的儿子徐伯清,觉得这孩子聪慧过人。在张大千的关心下,徐伯清6岁就学写“大字”,14岁到上海求学,19岁进入上海美专学习。张大千对徐伯清的教诲很多,影响深远。他深情地说:“我所取得的一切,根在大千先生。”上海豫园徐伯清的书画楼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其书法尤其受日本人的喜爱,徐伯清也曾多次应邀访日,传授、交流书法艺术。为了普及书法艺术,他一直坚持收“字课”而不收学费。从事书法教育四十余年,老师不仅教书法,更是教做人。他一直说“字如其人”、“人正则书正”,想写出好字先要会做人,人品端正,字的水平才会有提高,长期练书法才会有提高。书法不难,难的是能把自己的种种学识、修养、见识阅历和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融入书法。
与张大千的翰墨深情
命运的转变往往就在一个偶然。徐伯清在书法领域能有饮誉四海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本人的天资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在14岁那年在雁荡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遇见了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张大千这位伯乐,随后展开了他精彩的书画旅程,并与张大千结下了翰墨深情。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数次来过雁荡。每次来,他总登门拜访家住雁荡山环山村的至交、名中医徐鼎西。正由于张大千和徐鼎西交往甚密,因此也特别关爱徐鼎西的儿子徐伯清,觉得这孩子聪慧过人,长大必定成才。在张大千的关心下,徐伯清6岁起就学写“大字”,12岁时到上海求学,19岁进入上海美专学习。张大千给徐鼎西的信中曾这样说:“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会尽心培养他。”
果然,张大千对徐伯清的培养,可说是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张大千50岁时,在上海举办画展,并广邀亲朋好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名流参加他的生日寿宴,徐伯清也在邀请之列,让他倍受鼓励。以后的日子里,徐伯清常到张大千处求教。一次,他带着两幅自学的人物像,请教张大千。张大千认真地看后告诫说:“每幅画像要画它几千遍,直到自然,把它背出来,要背出100个人物,那就可当代独步,成为第一高手了。”当场,张大千就握起画笔,对徐伯清的两幅画进行修改,纠正不准确的画法,就连人物的指甲怎样画,也进行了细心的传授。 张大千对徐伯清的教诲很多,影响深远。当徐伯清回忆起张大千时,他深情地说:“我所取得的一切,根在大千先生。”
与书法的不解情缘
徐伯清先生如今已年届古稀,但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复兴,依旧雄心勃勃,不断自我超越,“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是他毕生的境界追求。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推徐伯清的小楷为“当代华夏第一”。
徐伯清的书法艺术,有着学贯古今,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造诣和魅力,因而盛誉国内外。上海豫园徐伯清先生的书画楼,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有的还特地前来切磋技艺。不少来预园参观的外国首相、总理、部长、将军、商界巨头等贵宾,都得到过徐伯清的书法作品。1987年,美国国防部长卡斯珀·温伯格在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的陪同下参观豫园,徐泊清为他写下了“花好月圆”四个草体,温伯格看了他的作品,连声说:“我得到中国的无价之宝了!”徐伯清的书法尤其受日本人的喜爱,几年间日本游客购买他的作品就达上万件,徐伯清也曾多次应邀访日,传授、交流书法艺术。
徐伯清在自我追求书法艺术完美之外,还念念不忘书法教育,将心愿寄托于悻悻学子。他出版了许多的字帖和著作,都深受人们喜爱。曾经,他还在上海电视台举办了整整一年普及书法教育课程。作为一名书法家,徐伯清的书法教育同样功不可抹。儿子徐世平和他的孙女都传承了徐伯清的心愿,目前在美国从事书画艺术。徐伯清说,在有生之年,他要在书法艺术上再超自己。
与家乡的故土情结
徐伯清先生少小离家后,就很少回过家乡,但是他依稀惦记着许多少年时的故事。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身上、手上、脸上总会沾染些墨水和水彩颜色,父母亲就会亲昵地叫他“小花猫”。徐伯清就这样以“小花猫”的美名开始爱上了书画而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执着地造就了独特的“徐体”书法。
徐泊清为家乡也留下了许多的笔墨,为雁荡山写下了许多佳句。1993年乐清撤县设市,他为家乡题写了“乐清.我的家”,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无限的家乡深情。他说:“爱祖国,就是爱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而书法艺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