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信

徐信(1921年3月-2005年11月18日),原名徐連晨,出生於河北省靈壽縣,1937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徐信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二、十三、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和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2005年11月18日,徐信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徐信

國籍:中國

出生地:河北靈壽

逝世日期:2005年11月18日

畢業院校:蘇聯伏羅希洛夫高等軍事學院

別名:徐連晨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21年3月

職業:軍人

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人物生平

徐信,原名徐連晨,1921年出生在靈壽縣慈峪鎮。他小時候家裡窮,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可父母還是從牙縫裡擠出錢來供他上學。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讓徐信義憤填膺,他經常跟要好的同學聚在一起,商量着要報名參軍打敵人。去哪兒參軍呢?當時,學校附近有一支往南撤退的國民黨軍隊正在招兵買馬,同學們想去報名,徐信卻搖搖頭。在他看來,國民黨軍隊不去戰場上打日本人,反而欺負窮苦的老百姓,這樣的隊伍根本不值得他們加入。

想要上戰場殺敵人,卻找不到方向,這十幾位熱血少年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之中。就在這時,他們聽說紅軍才是真正抗日的隊伍,決定去參加紅軍。他們說走就走,離開家鄉北上去尋找紅軍,一路上風餐露宿,一邊走一邊打聽紅軍的消息。經過幾天的辛苦跋涉,他們來到河北阜平縣城,聽說紅軍已經改編成了八路軍,而且就駐紮在這裡,於是高高高興興地參加了八路軍。

上戰場打敵人可不是上下嘴唇一碰那麼簡單,戰場上十分兇險,受傷流血是常有的事兒,一不小心還可能丟掉性命。有人害怕了,選擇離開部隊回到家鄉。最終,十幾個結伴而來的少年只有五個人留下來。為了防止家人遭受日軍迫害,五個人商量好了一起改名。他們以「仁、義、禮、智、信」排序,徐信16歲,年齡最小,排在第五位,於是把原來的名字徐連晨改為徐信。別看徐信年紀不大,可他打仗勇猛,表現出眾,很快獲得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的欣賞。後來,徐信先後擔任連指導員、警衛連連長、特務連連長、32團團長。

1938年2月,定縣的日偽軍出城「清剿」。徐信得到消息之後,率領連隊在邱門伏擊敵人。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打了一場漂亮仗。4月下旬,晉察冀軍區向平漢線出擊,徐信率領三連在晚上突襲定縣火車站,一舉殲滅了火車站所有的敵人。

1941年9月,日軍偷襲一分區機關,徐信率領警衛連阻擊敵人,掩護一分區機關安全轉移,顯示了機智果敢、善於指揮的軍事才能。

1944年10月,徐信升任區隊長,第二年改任第32團團長。在冀中軍區的大清河戰役中,徐信率領32團奪取了日軍的據點獨流鎮。這一戰,可以說是他軍事生涯中的精彩之筆。

當時,日軍在獨流鎮經營多年,再加上四周都是開闊地,易守難攻。徐信看了地形後,沉思一番,說:「用坑道爆破的方法。」到了晚上,他指揮部隊突然包圍了據點,隨後火力封鎖,切斷水源,構築工事,防止日軍突圍。緊接着,他指揮部隊在三天挖了四條坑道,放進1000公斤火藥,埋在炮樓下面。與此同時,趕來增援的日軍被32團5連打得落花流水。等到第四天下午,徐信一聲令下,四條坑道同時起爆,一舉端掉了敵人的四座炮樓。

這一戰,我軍殲滅了日偽軍一個營,俘虜了120名敵軍,還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非常高興,表揚道:「打得好!32團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你們是勇敢的團,光榮的團,很有戰鬥力的團!」

在解放戰爭中,他帶領部隊馳騁在華北和西北戰場,參加了綏遠、大同、保北、正太、青滄、清風店、解放石家莊等戰役,殲滅了國民黨362團,活捉國民黨少將張劍秋、94軍副軍長康慕飛,立下赫赫戰功。

1948年1月,徐信率領第3縱隊在淶水莊疃伏擊敵人。當時,戰場上情況複雜,他們跟旅部失去了聯繫。危急關頭,徐信主動協調兄弟部隊,集中炮火攻擊傅作義35軍「虎頭師」。

解放戰爭時期,看一支部隊實力有多強,先看你有多少美械裝備,美械裝備越多,實力越強。35軍是全美械裝備軍,在華北獨一無二,可以說是傅作義的「頭號王牌軍」,更是他的心頭肉。而「虎頭師」也是一個美械裝備師,戰鬥力不容小覷。但是,傅作義做夢也想不到,這個武器裝備精良的部隊,竟然會栽在解放軍的手中。

這天夜裡,在徐信等人的指揮下,縱隊的幾十門火炮同時開火,炮聲隆隆,火光沖天,一下子把敵人的「虎頭師」給炸懵了。炮火襲擊了20分鐘後,第3縱隊和兄弟部隊兵分三路,向虎頭師殺去。

這一戰,我軍殲滅了「虎頭師」7000多人,擊斃師長李銘鼎。35軍軍長魯英麟騎着馬衝出包圍圈,逃往高碑店。可是,「虎頭師」被全殲,魯英麟覺得臉上無光,無顏面對傅作義,最終開槍自殺。淶水莊疃之戰,開創了晉察冀一個旅殲滅敵人一個美械裝備師的新記錄,大漲我軍威風。

1948年10月下旬,蔣介石乘坐飛機來到北平,他跟傅作義密謀,準備派出一個軍、六個師、一個旅的兵力偷襲石家莊。如果石家莊被敵人攻克,那麼,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將會直接遭受敵人的威脅。為了粉碎敵人的圖謀,周恩來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第3縱隊在五天之內到達方順橋一線,在那裡布置防禦兵力。徐信接到命令之後,帶領第3縱隊23團晝夜兼程,提前一天到達指定地區,做好了防禦準備,為保衛黨中央做出了貢獻。

1948年冬天,平津戰役打響了,人民解放軍對張家口發動進攻。張家口是北平西北重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傅作義為了保住這個通往綏遠的重要基地,急忙命令35軍主力部隊從北平趕往張家口,跟解放軍作戰。

當初在淶水莊疃一戰,傅作義的35軍「虎頭師」被我軍全部殲滅。經過一番整頓之後,35軍很快恢復了元氣。但是這一次,張家口成了35軍主力部隊的葬身之地。

平津戰役打響之後,徐信率領部隊從望都出發,一路翻山越嶺,七個小時急行軍一百多華里,到達張家口新保安,參與對傅作義35軍的合圍。

新保安是宣化、懷來間的一個小鎮,35軍就是在這裡陷入了解放軍的包圍圈。在戰場上,不管一支軍隊有多麼強大,一旦陷入包圍圈,即使不被弄死,也會脫層皮,傷筋動骨。得知解放軍包圍了35軍主力部隊,傅作義着了急,連忙派104軍沿着大洋河西進,企圖接應35軍。徐信發現了104軍的動向,他立即率領全團主動出擊,阻止敵軍西進。

之後,徐信率領部隊和友軍並肩作戰,在新保安殲滅了35軍主力部隊,徹底打破了傅作義西竄綏遠的計劃。緊接着,他們乘勝揮師挺進北平,抵達德勝門,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貢獻。

1949年4月,徐信率領部隊攻打太原,將第一面紅旗插上太原城頭。之後,他一路北上作戰,6月進軍大西北,8月會戰蘭州,9月挺進騰格里大沙漠,為解放寧夏做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信擔任第63軍187師副師長兼參謀長。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徐信率領部隊奔赴朝鮮戰場,參加了第五次戰役,漣川、鐵原阻擊戰、西海岸防禦作戰,開城保衛戰。他們打的全是硬仗、惡仗,打出了志願軍的軍威,打出了中國的國威!

第五次戰役開始後,徐信指揮187師主力突破臨津江,占領了敵軍兩個據點,以兩個營向敵軍進行穿插,攻占雪馬里,搶占紺岳山,使敵人十幾公里的防線崩潰。這一戰,187師重創英軍29旅,全殲格羅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坦克連。

187師作戰英勇,受到彭德懷司令的通令表彰:「這種勇敢穿插分割的精神,值得各部學習,特予以通令表揚。」

在漣川、鐵原阻擊戰中,敵人的武器精良、人數眾多,戰鬥力十分強大。眼前擺明了是一場苦戰、硬戰,徐信率領部隊堅守陣地13個日夜,殲敵4000餘人,擊落敵機10架,擊毀、擊傷敵坦克、汽車數十輛,圓滿完成阻擊任務,穩定了西線局勢。戰鬥結束後,志願軍總部為他榮記二等功一次。

在開城保衛戰中,徐信指揮部隊採取「擠陣地」、「鍥釘子」的戰法,主動出擊,把陣地向前推進了15.2平方公里。這一戰,志願軍殲敵3000餘人,擊傷擊落敵機50架,擊毀敵軍坦克42輛,為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徐信獲得了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徐信在指揮上有一個法寶——不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把指揮所安在前面。他說:「戰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指揮所靠前,才能準確掌握戰場上的情況,否則通信一斷,就什麼情況也不知道了。而且,敵人根本想不到你的指揮所在離他那麼近的地方,越靠前越安全。如果指揮所不遠不近,敵人的炮彈就會猛攻你。」所以,陣地長腿,他的指揮所也長腿,每天迎着敵人向前走。

徐信在朝鮮作戰三年,戰功赫赫。彭德懷很欣賞他,還親自推薦他去蘇聯軍事學院進修。三年後,徐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國後擔任訓練部副部長等職。

1962年,國民黨叫囂着要進攻大陸,徐信被任命為63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進入福建備戰。1969年7月,徐信升任63軍軍長。在他的嚴格管理下,部隊戰備、軍事訓練、正規化建設等方面都顯著提高,戰鬥力明顯增強。

在沒有硝煙戰火的和平年代,徐信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

1963年8月,河北省遭遇百年罕見的洪澇災害,他指揮部隊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搶險任務。1966年3月,邢台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他指揮部隊奔赴災區抗震救災,陪同周總理親臨災區視察,組織部隊幫助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圓滿完成了抗震救災任務。

1982年12月,徐信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他十分重視戰區建設,親自走遍了各戰區,從主要戰役作戰方向,到海邊防連隊的具體布點,都一一檢查,督促抓好落實。他高度重視情報工作,主持制定了我軍情報工作方針和規劃,為情報事業和情報隊伍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此外,他還積極開展軍事外交工作,廣交朋友,先後出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主持制定了60多部外事法規,為軍事外交事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隨後幾年時間裡,徐信組織有關部門對香港駐軍有關事宜進行籌備,對駐港部隊的體制編制、武器裝備等進行認真研究論證,向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專門建議,還參與了香港駐軍用地問題談判的組織領導工作。

1988年,徐信由少將直接被授予上將軍銜。

2005年11月18日,徐信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所獲榮譽

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社會評價

徐信將軍勤於學習,刻苦鑽研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在長達68年的革命生涯中,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他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視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的特殊考驗面前,都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他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以高度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無私奉獻了一生,為提高部隊戰鬥力,加快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徐信將軍實事求是,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真理,敢講真話,無私無畏,作風正派。他對工作極端負責,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兢兢業業,忘我工作[1]。他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嚴格要求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關心和愛護部屬,謙虛謹慎,生活儉樸,保持了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他戎馬一生,身經百戰,他獻給人民軍隊的是全部精力和智慧,是畢生的心血和赤誠。他對部隊,對官兵,愛心極為深厚,關懷無微不至,情感濃烈執著。他用兵果斷,治軍嚴格,愛軍情深,始終心系部隊,心繫廣大指戰員。[1]他終生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激情,充滿了智慧,深受廣大官兵的尊敬和愛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