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子明先生是宜興最早的留美學子[1],精通六國文字,學貫中西,執教五十餘年,桃李成群[2]。無論是古羅馬史、西歐文史,還是傳統儒學、先秦百家,無一不精,對中西方文化比較研究,也有諸多建樹。先生仙逝後,中國文化學院為推崇其學養德業,特建「子明堂」資以紀念[3]。遺稿由其子徐棄疾、愛女徐令音(台灣著名畫家、徐悲鴻學生)編輯成《宜興徐子明先生遺稿》,分中文、外文兩類,1975年在台灣正式出版[4]

中文名 :徐子明

出生日期 : 1888年

原 名 :徐佩銑

國 籍 :中國

逝世日期:1973年

目錄 : 1人物簡介 : 2人物生平

目錄

人物簡介

徐子明,字子明,後改名徐光。

1888年農曆九月十五出生於宜興城徐氏望族。叔父就是參與戊戌變法的徐致靖父親徐斐英也是有卓識之士。幼時是宜興有名的「神童」,11歲時已經讀完五經並能待

筆作文,14歲時,赴上海求學,先後就讀於南洋公學、復旦公演,與陳寅恪是同學。所習課業以英語、數學為主,每次月考,幾乎者名列前茅。學習之餘,遍獵先秦

諸子典籍,尤好兩漢史傳,潛心研讀,學業日精,深受校督嚴復大師的器重。20歲畢業後,北上清華,參加留美甄試,以第一名入選。

人物生平

1908年進入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專攻歐洲近代史及德國文學。

1911年夏畢業後,赴海德堡德國大學研究歐洲中古史。

191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14年,一戰爆發,轉道荷蘭回國。回國後,任上海復旦大學德文教師。期間與同鄉徐悲鴻交誼甚篤,並幫助其進復旦學習。

1915年應國立北京大學之聘,北上執教,講授希臘羅馬文學史及英國、德國文學,與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交往。因與陳獨秀政見不合,辭職離校。

1926年,北洋GOVERNMENT岌岌可危,遂南下隱居上海。

1929年,應中央大學之聘,任西方史教授,歷時7年。抗戰爆發後,舉家遷雲南、四川,歷任中央軍官學校德文教官、東北大學教授。日本投降後,回中央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徐子明先生雖然多年留洋,而且曾講授西洋史,但力主保持中國國粹,與辜鴻銘等北大大儒如出一轍,反對「五四」運動及白話文運動,與當時革新

派領袖胡適抗衡。徐子明曾寫《胡禍叢談》,痛斥「五四」運動是毀棄儒家傳統文化的災難,自行出版「挽攔」,意欲挽傳統國粹於即倒,但終究徒然。先生也因此

在「五四」運動蔚然成風後,被視為保守派。

1948年,渡海到台灣,覺得此地「草木蔥青,山水清幽,頗堪怡悅。而圖書蘊藏之富,尤內地所難方。苟志在進修,則東西典籍大都皆備。不爾,則歷朝筆記饒衍盈

閣,往往為書肆所罕見,亦足以資陶寫。」便開始在台灣的執教生涯。開始在台灣大學主講西方史,後又兼任東吳大學教授,主講《左傳》、《史記》。台灣許多學

者李敖、汪榮祖等都曾受教於他。

徐子明先生家學淵遠,深為儒家思想浸淫,在學術思想、為人處事方面都有所體現。

1958年,因與胡適在學術思想、為人志趣等方面不合,曾出版《胡禍叢談》一書,據說《胡適與國運》一書也是其大作,終與胡適成「死對頭」,常受胡的黨羽排

擠。因其學識過人,為人剛正,仍受學生喜愛和欽佩。

1971年,在台灣大學退休,受聘為中國文化學院教授。

1973年逝世,享年86歲。

詞條標籤: 藝術家 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