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棟
徐時棟(1814年-1873年),字定宇,一字同叔,號柳泉,學者稱「柳泉先生」[1]。 因排行十三,故又稱徐十三,號淡潺、淡齋,別號西湖外史[2]。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清代著名藏書家[3]。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舉人,兩赴會試不第即不復應試,後以輸餉授內閣中書。勤學博覽,治經以先秦遺說為主,以經學解釋經書。所作以古詩古文。博搜文獻,刻《四明宋元六志》,稱善本。同治七年(1868年)開鄞志局,由他主持,仿國史館列傳體例,注所徵引文獻,排比成文,費時達12年之久,成《鄞縣誌》。[4]
目錄
人物簡介
生平酷愛讀書,留意搜羅,建煙嶼樓於月湖西,藏書6萬卷(同治二年毀於火)。一生校勘文獻甚多,尤致力地方文獻,校刻宋元《四明六志》,考異訂訛,著《四明六志校勘記》,使六志得以流傳後世。又輯《四明舊志詩文鈔》,著《煙嶼樓文集》、《煙嶼樓詩集》等。曾主四明文壇30餘年,後起俊秀多出其門。同治七年(1868),受聘主持鄞縣誌局,發凡起例,總持大綱。為利用自己藏書,次年移局於西門外新宅水北閣,並借閱城內盧址抱經樓、杭州丁丙八千卷樓的藏書千餘種,仿照國史館列傳之例,註明入志資料出處,排比成文。越5年,病重將歿,執董沛手,以志局事鄭重相委,不語私事。十三年志成,3年後刊行。性急公好義,設義莊,興義學,資助修東津浮橋、建三橋碶閘等。水北閣在花池巷,為海曙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移建天一閣南園,成為中國方志珍藏館。博搜文獻,刻《四明宋元六志》,稱善本。同治七年(1868)開鄞志局,由他主持,自發凡起例、總持大綱,至編輯討論,均和同仁分任。次年又將志局遷到他家中,充分利用家藏圖書,又借閱於同鄉名藏書家盧氏、杭州丁氏,搜采繁富,至千數百種。仿國史館列傳體例,注所徵引文獻,排比成文,費時達12年之久,成《鄞縣誌》。
人物生平
徐時棟,因排行十三,故又稱徐十三,號淡潺、淡齋,別號西湖外史,又號柳泉,徐時棟與友書信往來或收藏書畫時常用此號,故學者多以柳泉先生稱之。浙江鄞縣(今寧波市區)人。
從徐氏家譜上看,其「先出偃王太末者,為大宗唐光化間自衢遷台,宋南渡後自台遷明,遂為鄞縣人。」至於遷到鄞哪裡,徐時棟自言「吾徐自天台來鄞明樓,明樓之宅勿可考矣,其餘大敦天封橋、新橋諸遺蹟今尚存。」
其父徐太茂,人稱桂林先生,以義行聞名於鄉里,一生曾為地方修橋、修路、修廟有二十餘處,故人有以義士呼之者,生六子,徐時棟為其第三子。
徐時棟生嘉慶十九年甲戌歲(1814)十一月二十五日,自小聰明穎慧,曾作《小少集》四卷,卒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八日,享年60歲。清道光二十六年中舉人,曾兩次上京會試,均不得志,遂絕意進取,閉門不出,以輸餉任內閣中書。其藏書樓多處,初為煙嶼樓,藏書極富,「盡發而讀之,自夜徹曉,丹黃不去。⑴」「秦漢以至近代流傳之本鮮不寓目⑵」,「手覃思精,詣直造古人,其論經取先秦之說,以經解經,旁及諸子,引為疏證,無漢宋門戶之習。⑶」善考據,精史論,「通六藝⑷」。
一生著述三十餘種,他「以古文名世⑸」,著有文集四十卷,「餘事為詩人⑹」著有詩集十八卷,浩浩萬千言,而他的說經之作《尚書逸湯誓考》六卷更是為學者所推崇,以至於後學者提徐柳泉時,必提他的這部絕筆之作。
徐時棟曾就讀於鄞大墩故里之崇本書院,頗喜書法,五體均能,尤擅草書,筆法精熟老練,下筆千言,能隨心流轉,卷面之清秀亦令人賞心悅目。現今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部分已被列為國家上等級文物。
其友董沛說其:「天才亮特,學識兼優,明達事理,而長於議論,卓然自成一家。⑺」
徐時棟一生酷愛藏書,歷經坎坷,矢志不渝,僅藏書樓就有三座。藏書時使用過的藏書印也有近二十枚之多,如「古明州煙嶼樓徐氏收藏印」、「徐時棟手校」、「煙嶼樓」、「徐十三」、「城西草堂」、「徐時棟秘籍」、「柳泉」、「柳泉過目」、「柳泉書畫」、「水北閣」等等,不一一列舉。
人物成就
自幼聰慧好學,家有遺書千卷,讀之不足,始自置書。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舉,後兩次會試均不第,以輸餉授內閣中書。從此「視世俗科舉之學夷然有所不屑」,發憤讀書,專意著述。《五十七歲小像自記》云:「四十年來畸無事故,吾手中未嘗一日嗣鞘地」。「自妙時有志著述,兩上春官,即家居不復出,湖西煙嶼樓藏四部書六萬卷,盡發而讀之,丹黃雜下,徹夜不倦,對湖居人恆以五鼓望先生燈火,候晨旦燈滅,俄頃而天明矣。」
咸豐四年(1854),傾注其最大心血的《宋元四明六志》校勘工作基本完成,並開始重刻。同治元年(1862),遷居寧波西門外,改藏書樓名為「城西草堂」,然而次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遭大火,書樓及書俱毀。同治三年(1864)六月,在城西草堂舊址重建新宅,新書樓名「水北閣」,陳勱書匾(已毀)
同治七年(1868),鄞縣開志館修志,被聘為主纂,」發凡起例,總持大綱,編輯討論,則屬諸同事任之。」次年,為利用自己藏書供修志所用,志局移至水北閣。自己又到寧波盧氏抱經樓、杭州丁氏八千卷樓等處借閱圖書,廣徵博採,精考詳核,「搜采繁富至千數百種」,「仿國史館列傳之例,注所徵引,排比成文,以是費日力十二年」。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60歲時,積勞成疾,臨終執好友董沛手,以修志事「鄭重相委,語不及私」,翌年志成,光緒三年刊行,後人多稱光緒《鄞縣誌》。
徐時棟性急公好義,設義莊興義學,修東津浮橋,建三橋碶閘,遇事能斷,以義行得勝。
煙嶼樓
現存,徐時棟最初和使用最久的藏書樓。因煙嶼是郡中月湖十景之一,遂名其藏書樓為「煙嶼樓」,藏書10萬卷,盡發所藏而讀之。多得自慈谿鄭性「二老閣」,其次得自范峨亭、邱學敏、胡鹿亭等故家藏書散出者。咸豐末年(1861年)因戰禍,「煙嶼樓」藏書被人盜竊、和燒毀,所剩無幾。
結語
自宋以來藏書已成為一種時尚,清代以浙東學派聞名的寧波,藏書家和藏書樓輩出,如黃宗羲的「續抄堂」、鄭性的「二老閣」、全祖望的「雙韭山房」、盧址「抱經樓」、姚燮的「大梅山館」、董沛的「六一山房」等等,有名氣的就有六十多家。然時過境遷,能保存下來的藏書樓已屈指可數,而徐時棟就獨有兩座,這對於寧波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很有貢獻的。
近來,讀了一本范鳳書先生編撰的《中國私家藏書史》, 對全國歷代知名藏書家和藏書樓作了較為詳細地介紹,而提及徐時棟的藏書樓和藏書僅有寥寥十餘字,未作過多說明,這對於一位「主四明壇坫三十餘年,後進高材生咸出其門(35)」的著名學者和對藏書有執着追求的藏書家我覺得遠遠不夠的,未免有些遺憾。
視頻
徐時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徐時棟(1814年-1873年),字定宇,一字同叔,號柳泉,學者稱「柳泉先生」 ,搜狐, 2014-06-27
- ↑ 因排行十三,故又稱徐十三,號淡潺、淡齋,別號西湖外史 ,天一閣-weixin.qq.com - 2017-06-28
- ↑ 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清代著名藏書家 ,百度知道 - zhidao.baidu.com/q...- 2016-1-13
- ↑ 徐時棟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