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春甫

2345 image file 33333.jpg

人物簡介


  徐春甫(1520~1596年)字汝元(又作汝源),號思鶴,又號東皋,明•新安(今安徽祁門)人,新安醫學代表性醫家。

人物經歷

[1][2]
  徐春甫少攻儒學,因體弱而棄儒學醫,師從邑里名醫、太醫院醫官汪宦,嗜讀醫書,志友天下,醫術精進。其恆讀《素問》諸典籍,探索醫之頤隱,廣涉各家醫學著作,融會貫通,勤於臨證,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因醫術高超,名赫當時,後被舉薦為太醫官。
  壯年寓居京師,設「保元堂」居藥應診,活人無計,求治者盈門。時受薦應詔治癒了明穆宗貴妃之病,後授太醫院吏目,以醫術名重京師。

《古今醫統大全》

[3][4]
  徐氏認為《內經》諸書,文辭古奧,義理微茫,良秀雜蹂其中,以致後世爭論不休,無所適從。於是遍歷肆間,訪文獻大家以求之,凡古今方書均采輯至備,並根據自己臨床之治驗,折中歷代名醫之論、諸子百家之說,「合群書而不遺,析諸方而不紊,舍非取是,類聚條分」(醫統•自序》),歷時約十載,於1556年撰成《古今醫統大全》,全書卷帙浩繁,共40軼100卷,近320萬字,輯錄歷代醫著及經史百家有關醫藥文獻,包括基礎、臨床醫學、針灸、藥物、驗方、養生等多方面內容,為個人所編綜合性醫籍中之巨著。
  《古今醫統大全》內容以臨床為主,前7卷為醫經醫論、脈候、運氣、經穴、針灸等理論,後8卷為本草、方制、養生等內容,卷八至卷九十二為各科病證辨治,包括內科雜症、傷寒、皮膚科、骨傷科、外科、五官科、婦產科、幼科病證和奇病及老年保健等,各科分屬於160餘個「子目」,歸納為400餘種病,每病設病機、脈候、治法、方藥、易簡諸方、灸法、導引法等項進行敘述。書卷帙浩繁,概括了明代以前中醫學的主要成就,現已被列為我國十大醫學全書之首。同時又由博返約,將自己的業醫經驗包括保元堂起家的秘驗方論,編集成《醫學捷徑六書》,晚年悉數刊布於世,體現了他「物我兩利」樸素思想。

目錄

學術思想=

[5]
  脾胃元氣
  徐春甫私淑李東垣,學術上推崇健脾保元的脾胃觀,提出了 「脾胃元氣」這一新的組合性名詞,精確傳神地表達出了《脾胃論》的核心觀點,深得「有胃氣則生」之經旨和李東垣學說之秘笈;在此基礎上,他還進一步提出了「人之有生,以脾胃為主」「調和脾胃為醫中之王道」「脾陰足而萬邪息」「治病不查脾胃之虛實,不足以為太醫」等觀點,在生理病理上更明確提出了五臟皆有脾胃之氣、脾胃之病的認識,第一次提出「五臟之脾胃病」的概念,從脾胃角度調治肝、心、肺、腎疾病,確立了「調理脾胃以安和五臟」的治療思路,刻刻不忘補脾胃以治其本,佐兼安髒以治其標;並首次提出了「脾陰常不足」「脾陰虛」的觀點,闡述了脾陰虛的病理與治療。臨症診治多立足於脾胃元氣,用藥多偏於溫補,善用白朮、茯苓、人參、黃芪等藥,其在京師長安街所設立的「保元堂」,即以創製大健脾養胃丸等調養脾胃的「王道之方」起家,並改金元醫家張元素枳術丸為「湯滴小丸」,以易於消化、保護脾胃功能,堪稱是臨床劑型改革之範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成方製劑,成為新安醫學治法運用上的一大特色,豐富和完善了脾胃學說,對當代臨床頗多指導意義。
  郁證
  徐春甫於郁證也頗多發明,他在《內經》木、火、土、金、水「五郁」和朱丹溪氣、濕、痰、熱、血、食「六郁」基礎上,極力推崇「七情之郁」,認為 「郁為七情之病,故病郁者十有八九」,由此郁的本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又從病變的臟腑部位角度,發明「臟腑之郁」說。他還進一步提出了五郁、六郁、七情之郁「無往而不郁」和久病多郁的觀點,強調「久病當兼解郁」,突出心理因素在慢性病診治中的重要價值。
  診斷特點
  診斷上,徐春甫強調四診合參而尤重脈診,「四者之要,則又在乎切之之功」,認為「脈為醫之關健」",「脈為元氣之苗,死生吉凶之先見」,辨順逆、辨證情須「總切脈於寸口」,治療當憑脈辨證用藥,昹學不精就是庸醫。同時強調上古診法「診候有三」,包括全身三部九候法,人迎、寸口、跌陽參診法和寸口三部九候法。對《難經》《脈經》之誤多有糾偏,全面辨析和系統地糾正了王叔和寸口脈臟腑分候的混亂狀況,更指出高陽生《脈訣》"七表八里九道"等等之謬。
  方藥運用
  徐春甫根據四季分類治法用方,對應於二十四節氣、提出了「二十四字治法」,並按治法創分「二十四劑」,分別詳列其功效、證候、組方、加減、劑量及煎服方法,方後藥物物加減,因人、因時、因證,隨機應變,嚴謹靈活,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至於其保元堂創方製劑「三十六方」,更是其50多年臨床經驗的集中體現,值得珍重。
  重視未病
  《古今醫統大全》全書各科病證治療,注重先補後攻以防病變和瘥後補養以促進康復,防、調、治、固基本涵蓋了醫學的全部,其大健脾養胃丸何以聞名海內,也是「緣治未病養生之要藥也」。他在《養生余錄》專篇中提出「慎疾慎醫」的命題,強調謹慎防病,有病及時治療,平時留心醫藥,患病求醫有所準備。
  他於「養生萬計」之中,精選出「養神、惜氣、堤疾」的保養三術,「嗇神、受氣、養形、導引、言語、飲食、房室、反俗、醫藥、禁忌」十大養生要點,闡發漢魏「竹林七賢」之首嵇康關於名利、喜恐、聲色、滋味、神慮的「五難」說,倡言晉代醫學家葛洪「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其所提出的「愚智貴賤則別,養生惜命則同」,更體現出了生命平等意識和醫者仁心仁術的價值觀。在養生的難點、要點等方面,徐春甫引古發新,觀點鮮明,富有哲理,多有創見,深化了中醫學養生學說,豐富和發展了「治未病」思想。

參考來源

  1. 黃輝. 徐春甫肺病學術思想初探[J].. 中醫藥臨床雜誌,. 2012,24(04):344-346. 
  2. 黃金玲. 徐春甫治傷寒學術思想探要[A]..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安徽省衛生廳、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理論與應用研究——安徽中醫藥繼承與創新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安徽省衛生廳、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 2008:3. 
  3. 黃輝. 徐春甫肺病學術思想初探[J].. 中醫藥臨床雜誌,. 2012,24(04):344-346. 
  4. 黃金玲. 徐春甫治傷寒學術思想探要[A]..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安徽省衛生廳、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理論與應用研究——安徽中醫藥繼承與創新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安徽省衛生廳、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部,. 2008:3. 
  5. 黃輝. 徐春甫醫學成就與學術思想述要[A]..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第十六次醫史文獻分會學術年會暨新安醫學論壇論文匯編[C].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