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徙》中國當代作家沈嘉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徙

我,一個南方人,來到了北方上大學。

我懷着憧憬的心情來到了長春這座城市。當踏進長信學院的那一刻我心裡充滿了激動和緊張。我來自南方,從來沒有感受過真正的寒冷。從小就在新聞里看過北方的大雪,冰雕。但從來沒有真正的看過,也沒有感受過北方凜冽的寒風。之前對東北的了解僅限於電視新聞,對東北的文化、風俗、飲食也沒有深入的了解。

初中時便背過毛主席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心裡十分嚮往那冰天雪地的日子。也許是因為在我眼裡那地上薄薄的一層雪便算得上是大雪了吧。但來到了這裡之後看到了北方的第一場鵝毛大雪,這場雪讓我對大雪有了新的認識。 可能對於常年居住北方的人們來說這場雪稀疏平常,但是對於南方人來說這場雪非常的新奇。

前幾天看到天氣預報,心裡就對這場雪充滿了期待。心裡不斷的想象着下大雪時的樣子。就像一個孩子嚮往着他的生日禮物一般。但在想象的同時家鄉的雪也時不時的在腦海中閃現。

晚上,天上下起了小雨。並沒有天氣預報中所說的大雪,我心裡有些失落。一位舍友好像看出了我的失落,安慰我:「別着急,雪一定會下的。」

但我也只把這句話當成了一句安慰,並沒有讓我真正的走出失望。

一夜,我輾轉反側,腦海中不斷交替的閃現出家鄉的雪和我想象的大雪的景象。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實,早上四五點就醒了,看了眼窗外,黑漆漆的,忐忑不安的感覺從心裡蔓延開來。想下床看看,但又怕看到的景象讓我失望。在不安中,我又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當再一次醒來時,天已經亮了。我看向窗外,感覺外面霧蒙蒙的。難道外面起霧了?我心裡充滿了疑問。過了一會兒,我鼓起勇氣,下了床,套上外套,走進了陽台。當我靠近窗戶時,驚喜的發現窗戶上有一層薄薄的冰,遠看像一株株植物。後來 我從我的舍友口中得知窗戶上的那一層是冰窗花,透過它,感覺外面朦朦朧朧的。

剛一推開窗,惟余莽莽,樹上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還真有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韻味。在感受過這我從未觸及過的美景的同時,家鄉的雪景像影子一般在我的腦海中閃過。

當我回到房間時,看見舍友們驚訝的眼神時,我才發現我出門時只穿了一條短褲。我尷尬的朝他們笑了笑。

當我出了門,腳踏上了雪地,心裡充滿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地表時的那般激動。我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在雪地上又跑又跳,感覺就像回到了小時候那無憂無慮的生活。也回想起兒時在家鄉的雪。在雪地上走了一會兒,總感覺這觸感與家鄉的不同,仔細感受一番後,終於發現雪的厚度,顆粒大小相差甚遠。家鄉的雪在地上薄薄的一層,顆粒感比較明顯,這兒的雪厚厚的,綿綿的像那綿軟細膩的砂糖一般。

腳踏雪地的同時,一股股凜冽的寒風向我肆虐而來,一瞬間,有一種窒息的感覺涌了上來。風中仿佛藏了一片片刀片,在我的臉上划過。

當我靠近一棵樹時發現樹上那晶瑩剔透的不是雪,而是一條條冰柱,把樹枝包裹在裡面。冰柱上覆蓋了一層薄薄的雪,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第一次見到了凍雨,第一次看見了沒過腳面的雪,第一次感受到零下十多度的寒冷。也許冰和雪就是東北寒冷的代名詞吧!

但在這寒冷中還是有縷縷陽光照進我的胸膛給我抵禦寒風的熱量和勇氣。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導員和舍友們。從軍訓時導員就對我們南方的同學們倍加關懷。第一次寒潮來臨時,導員提前在群里提醒我們增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下雪時,導員提醒我們小心滑倒,並且帶領我們一起參與學校的掃雪任務。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看到大雪之後,導員帶着我們參與了第一次掃雪工作。前一天晚上,導員不僅通知了掃雪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一再叮囑了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明早檢查。如果穿的不夠,必須回寢室穿完衣服才能回來。第二天早上,開始掃雪之前,導員挨個兒檢查衣服。


拿到掃雪工具時,心裡感覺有點懵。這種工具對我來說非常的陌生。導員耐心的教我們如何正確使用掃雪工具。儘管在零下十多度的環境裡,導員的額頭上也有着些許汗珠。他還時不時的抬頭看看,關注着同學們是否有身體不適或者受傷等突發情況。

這個時候導員更像是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起同甘共苦。導員的一句句貼心的話語,一個個善意的舉動,讓我感覺在家一樣,沒有一絲隔閡。他關心我們的生活起居,學習,心理。讓我感覺非常的親切。在這座城市裡導員就像我的家長和朋友,每當看着導員的背影時,總會與我父親的背影相重合。

我的舍友們也非常的熱情。剛來東北最先讓我體會到的不是這兒的寒冷,而是東北人們的熱情。我的舍友們給我的第一感覺就熱心腸、直爽、大大咧咧的。我剛一進宿舍,舍友們問候聲就傳到了我的耳邊。「同學,你好啊,哪的人啊,咋來的啊,累不,快休息休息」

整理衣物時,舍友們的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嘴巴也張的大大的,一副吃驚的樣子。

「這些就是你帶的衣服嗎?」舍友們問道。

「啊……嗯,嗯是的。」很明顯我被這個問題問懵了。當我聽到下一句時,我終於明白了。

「你帶的衣服這麼少,又這麼薄,你也太小看東北的冬天了吧!」

「這是我最厚的衣服了啊!」

舍友又一次呆住了。

「這是你最厚的衣服?」

「嗯,最厚的。」

「那周末趕緊去買吧,我們陪你去。」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時,我們都會探討一番,一般都是關於南北語言,飲食,風俗。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東北的語言文化。經過幾個星期的交流我發現,這兒說話方式和我家鄉不大一樣。

特別是語調,第三聲比較多像脊樑的脊,媳婦的媳等都要讀第三聲。

還有一點就是這兒的兒化音比較重,門縫兒,樹枝兒,臉蛋兒……如果沒了兒化音你可能說話都不利索了。

東北的方言中還有一些特定的詞語,有他們相應的意思。有一次,我問我舍友:「看見我手機了嗎?」他們回答道:「擱這兒呢。」剛開始我也沒聽明白,後來一問,原來就是在這兒的意思。還有一次就是早上要上課,但是我們宿舍都起遲了,我急急忙忙的穿衣服時,一個舍友對我說:「不着急,趕趟兒!」我聽着前半句不着急,後半句我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大概的意思也就是來得及。東北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我才剛來兩個月,也只學習了一些皮毛。也許得在這呆上幾年,才能逐漸深入語言文化的核心

作為一個吃貨,對於東北飲食文化的學習我也樂此不疲。


來了東北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吃。但剛來吧,對這個吃也沒什麼頭緒。多虧了我有五位吃貨室友。才來一個學期,他們便立志要帶我吃遍東北。

在吃的過程中我發現飲食和南方也有很大的差別。東北的菜便民實惠,盤大量足。(在此我提醒一下南方的同學們東北菜量大,提倡光盤行動。)有鐵鍋燉大鵝、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鍋包肉等,每一道菜都讓人垂涎欲滴。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鍋包肉,一盤剛做好的鍋包肉端上來時,一股酸甜味撲鼻而來。咬上第一口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每次吃時那味道總能讓我想起母親常做的糖醋排骨。吃起這道菜時也總會勾起我對家鄉的思念。

東北這裡的風雖然寒冷,但是五位舍友如同一堆堆火苗圍繞着我,給我帶來溫暖。和他們在一起相處,我仿佛忘記了家鄉。因為他們的存在,寢室變成了我們的家鄉。

東北未來幾年的生活中,我會以一個南方的東北人的身份,不斷發現東北這裡美好的事物儘管這裡的冬天十分寒冷,但是這兒的風土人情大大咧咧的,像一團火一樣燃燒着,讓我的心中溫暖如春。我會更加喜愛這座城市。把導員、舍友們當成我的親兄弟一般,親密無間。讓我在異地他鄉上大學時感覺到溫暖、感覺到家的感覺。 [1]

作者簡介

沈嘉誠,江蘇南京人,高校學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