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微体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1]、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录

名词解释

微体(microbody或cytosome)是一些由单层膜包围的小体,直径约0.5μm。它的大小、形状与溶酶体相似,二者区别在于含有不同的酶。微体内含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类。另外,有些微体中含有小的颗粒、纤丝或晶体等。微体中都存在过氧化氢酶,因此有人建议改名为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含有黄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系统,可氧化尿酸和乙醇酸,同时可避免过氧化物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在植物细胞里,还存在另一种过氧化酶体,特称为乙醛酸循环体,能使贮藏性脂肪经过乙醛酸循环等一系列变化转变为糖。根据微体内含有的酶的不同可以将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在动物细胞中含有过氧化物酶体;在原生动物动基体目的生物中含有糖酵解酶体;而植物细胞中,既有过氧化物酶体,又有乙醛酸循环体,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是同一细胞器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将有害物质氧化,具有解毒的作用和对细胞起保护作用。植物细胞内的乙醛酸循环体参与乙醛酸循环;动基体目的生物细胞内的糖酵解酶体主要具有糖酵解和嘌呤再利用的功能。

1958 年,Rhodin在电镜下观察小鼠(Musmusculus)肾小管上皮细胞时首先发现了微体。它是指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存在于动物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该细胞器由单层膜包被,直径大约为0.5μm,细胞器内具有不定形或者颗粒状的内含物。

De Duve 和Baudhuin采用离心的方法,从大鼠(Rattus norregicus)肝细胞中分离得到微体,从而在细胞水平上对这种细胞器进行研究。发现,这种细胞器中总是含有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可以产生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 H2O2),而且还能将H2O2 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为了描述这种细胞器的生物化学特征,他们便把这种细胞器定义为过氧化物酶体,也正是从这之后,许多生物学家常常用过氧化物酶体代替微体这个术语。氧化酶(oxidase)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被视为过氧化物酶体的特征酶。

特征

微体含有过氧化氢酶,又称过氧化物体。外有单位膜包裹,在低等动物多见。微体的病理变化资料也不多。其形态与溶酶体难于区分。但有的微体含有核样物,借此可与其他类似结构相区分、在慢性酒精中毒时,肝细胞和肾细胞中过氧化物体增多。

微体古生物学

研究对象

研究微体化石的古生物学分支学科。

微体化石是发现于各时代地层中的古生物的微小遗体和遗迹,它们的大小一般以微米或毫米度量,其中稀有的“巨人”也不过几个厘米,如货币虫。因此,必须通过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

微体化石类型

微体化石来源于古生物界的多种类型,从其保存的特点看,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①微体古生物的完整骨骼,例如硅藻、有孔虫、放射虫、介形虫等;

②大古生物骨骼中的一些微小部分,脱离本体后,可单独保存为化石。如棘皮动物的微小骨板或刺、 海绵骨针、 鱼牙、鱼鳞、小哺乳动物的牙齿等;

③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在成熟后与本体分离,或被破坏而与本体分离,此后被保存为化石,如轮藻的藏卵器、高等植物的孢子、花粉等;

④某些通常形成大化石的门类的微小幼体或其中特别小的成体,保存为化石后,也需借显微镜进行研究,有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棘皮类及著名的小壳化石等;

⑤某些群体生物如苔藓虫、层孔虫等,在对其进行研究时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研究其每一个体的细节。

微体化石并不全是微体古生物的化石,还应包括某些大古生物的微小器官、幼体与其骨骼的微小部分。因此,微体古生物学不能仅仅以微体古生物的化石为研究对象。它与现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微生物学绝不是一今一古的对等学科。

历史起源

微体古生物学在20世纪随着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技术方法、新型仪器的不断普及和更新而得到长足进展。微体古生物研究时,首先要在地面或钻井岩心中取样,然后要经过多种方法(物理、化学)的处理,包括破碎、分离、筛选等步骤,最后针对化石类别通过不同放大倍率的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

在不同国家的古生物学者中对微体化石的范畴有不同的看法,如层孔虫、苔藓虫等在国外多不视为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在中国则作为微体古生物学的范畴。在诸如珊瑚、小哺乳动物牙齿、鱼牙、鱼鳞等,国外都不作为微体古生物学研究范围。但随着石油勘探和海洋调查及其他方面的需要,同时基于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在古生物学领域内微体古生物学将继续得到优先发展。随之是工作的范畴、内容及方法以至理论上将不断发生变化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