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縣
德化縣是泉州市轄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北緯25°23′-25°57′,東經117°56′-118°33′。北連尤溪縣,南界永春縣,西鄰大田縣,東與仙遊縣、永泰縣接壤。總面積2192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11個鎮、7個鄉:潯中鎮、龍潯鎮、三班鎮、龍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上涌鎮、葛坑鎮、蓋德鎮、楊梅鄉、湯頭鄉、桂陽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縣政府駐潯中鎮。
地勢由中部向四周傾斜,呈層狀逐級下降。戴雲山綿亘全境,大部分地區海拔逾700米,千米以上山峰200餘座,戴雲山主峰海拔1856米。河流以戴雲山為中心,呈葉脈狀向四周分布,分屬閩江水系和晉江水系。發源於戴雲山主峰的滻溪和涌溪繞行縣境南北,東流匯合出永泰縣,經閩候縣注入閩江。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9℃,1月均溫9℃,7月均溫26℃,年降水量1800—1900mm,無霜期270天左右。
制瓷業歷史悠久,是全國八大陶瓷主產區之一。紀念地有抗日時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坂里舊址。旅遊區有九仙山、戴雲山自然保護區、石牛山、岱仙漈瀑布、龍門灘水庫庫區等。有古瓷窯址200多處,其中屈斗宮德化窯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蹟有九仙山唐代彌勒石刻造像[1]、唐宋冶煉遺址、宋代水利工程丁溪林厝圳、長廊屋蓋梁式木橋。
目錄
歷史沿革
唐貞元年間(785—795年)析永泰縣歸義鄉置歸德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歸德場為德化縣,以轄內有歸化里、靈化里、新化里得名。歷屬福州都督府、長樂府、東部、清源軍、平海軍、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永春州、廈門道。1949年11月24日解放,歷屬晉江專區、永安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1996年,德化縣面積2232平方千米,人口約29.7萬人。轄8個鎮、10個鄉:龍潯鎮、潯中鎮、三班鎮、龍門灘鎮、雷峰鎮、南埕鎮、水口鎮、赤水鎮、蓋德鄉、楊梅鄉、葛坑鄉、湯頭鄉、上涌鄉、桂陽鄉、國寶鄉、美湖鄉、大銘鄉、春美鄉。縣政府駐龍潯鎮。
1997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將龍潯鎮的鳳池、富東2個居委會劃歸潯中鎮管轄;潯中鎮的寶美、丁溪、丁乾、大坂、英山、高陽6個村委會劃歸龍潯鎮管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德化縣常住總人口301834人,其中:潯中鎮46126人,龍潯鎮84494人,三班鎮17675人,龍門灘鎮10006人,雷峰鎮11854人,南埕鎮9279人,水口鎮12910人,赤水鎮11036人,楊梅鄉6045人,葛坑鄉13997人,湯頭鄉7011人,上涌鄉17208人,桂陽鄉6700人,蓋德鄉13936人,國寶鄉7876人,美湖鄉12353人,大銘鄉4663人,春美鄉8665人。
2003年末,德化縣總戶數80699戶,總人口30480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330人。轄龍潯、潯中、三班、龍門灘、南埕、雷鋒、水口、赤水、上涌、葛坑10個鎮和蓋德、楊梅、湯頭、桂陽、國寶、美湖、大銘、春美8個鄉,共有1個居委會、10個社區、191個行政村。各鄉鎮人口:潯中鎮35449人,龍潯鎮67153人,三班鎮20376人,龍門灘鎮14796人,雷鋒鎮17182人,南埕鎮12681人,水口鎮17686人,赤水鎮17098人,葛坑鎮16062人,上涌鎮21810人,楊梅鄉6280人,湯頭鄉9081人,桂陽鄉7997人,蓋德鄉20357人,國寶鄉11921人,美湖鄉15943人,大銘鄉6431人,春美鄉11499人。
2005年,德化縣轄潯中、龍潯、三班、龍門灘、雷峰、南埕、水口、赤水、上涌、葛坑10個鎮,蓋德、楊梅、湯頭、桂陽、國寶、美湖、大銘、春美8個鄉,11個社區、191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德化縣常住總人口277867人,其中:潯中鎮74562人,龍潯鎮119931人,三班鎮17172人,龍門灘鎮4465人,雷峰鎮5394人,南埕鎮3454人,水口鎮5262人,赤水鎮4063人,上涌鎮7997人,葛坑鎮5988人,楊梅鄉2334人,湯頭鄉2843人,桂陽鄉2406人,蓋德鄉8375人,國寶鄉3230人,美湖鄉5158人,大銘鄉1603人,春美鄉3630人。
2012年9月13日,省政府(閩政文[2012]333號)批覆同意撤銷蓋德鄉,設立蓋德鎮,以原蓋德鄉的行政區域為蓋德鎮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全縣轄11個鎮、7個鄉。
視頻
德化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摩崖藝術 九仙山觀摩石刻 領略閩南人文內涵,搜狐,2015-09-24
- ↑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2號),中國在線,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