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德性是中国的一个学术名词,属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目录

名词解释

人的道德本性。最早见于《礼记·中庸》。古人普遍承认,人天生所具的本性之中包含着人对于外物的感知与欲求。但是,对于人性之中是否包含道德性的因素,古人则持有不同的见解。大部分儒者认为,人性之中同时还包含着仁义礼智等道德的根基,也即是“德性”。“德性”需要经过一定的修养工夫,才能最终成就善行。

引例1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中庸》) (因此君子尊崇德性又从事于对知识学问的追求,使自己的认识广博又能极尽其精微之处,极为高明又能遵行中庸之道。)

引例2

德性者,非耳目口体之性,乃仁义礼智之根心而具足者也。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二上) (德性并不是耳、目、口、身体等官能的本性,而是仁义礼智根源、具备于心的本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