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心中的乌镇(龚保彦)

心中的乌镇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心中的乌镇》中国当代作家龚保彦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心中的乌镇

江南水乡,最令我梦牵魂绕处,当数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乌镇。它不仅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柔媚的水乡韵致深深吸引着我,还以茅公、沈约、严辰等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的历史文化胜迹让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与乌镇相识,缘于几年前休年假时的一次江南之行。

那日,秋色渐深,略带几份水腥气息的江南田野,在淡淡的秋阳照耀中,仿佛一位酒意微酣的清俊女子,斜躺横卧在水光明丽的江南水乡平畴沃野,安恬静谧中透一派闲逸,古朴祥和中透几许温馨。我们一行五人乘坐的车子,沿着公路轻轻地与她擦身而过,一路心情激动地向我们心中的目的地奔去。

待我们来到乌镇的时候,已是正午时分,一跳下车子,大伙儿就急不可耐地睁大一双双期待已久的眼睛,像在如饥似渴地阅读一本厚重深沉的线装巨著一样,观赏和解读起乌镇的一切来。

乌镇同绍兴、周庄、苏州等名播遐迩的江南名镇一样,有着典型的水乡景色。

汩汩的河水,浅唱低吟着从一孔孔石桥和一家家人家屋后小窗下蜿蜒流过。如轻柔的飘带,像流利的丝线,既映着丽日蓝天的姿影,也映着各家各户房屋那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的飞檐翘角的玲珑姿影。

房屋如在画中,水面恍若缓缓移动的电影胶片,尽情展现着古镇千百年来的风雨沧桑,悠久历史。

任何一个人看到这美丽的景致,胸中都会油然而生一腔浓浓的诗意,且禁不住在心里吟咏起古人那写尽水乡风情韵味的优美诗句:“君在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人家争住水东西,不是面溪即背溪”。

乌镇的街面清洁幽静,幽静得几近无声。当你清晨抬脚轻轻从晨霭笼罩的街道走过时,仿佛生怕惊动这里正在做着的一场千年大梦。

只要你稍加留心,就能从这里的青砖乌瓦、染布、旗袍店、酿酒、木雕、皮影等上面,随时看到它历史的古老与久远、文化的丰厚与殷实。

面对眼前的一切,令你在生发几许思古之幽情的同时,还会让你陡然想起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那位著名的“雨巷诗人”戴望舒,心中自然而然就强烈渴望见到《雨巷》中那位寂然地独自行走在小巷中,打着油纸伞,结着丁香花一样淡淡愁怨的美丽的江南女子。

乌镇人虽然有经济头脑和商业意识,但他们似乎并不过分地追求金钱。在这个物欲越来越厉害地充斥人们的头脑,金钱越来越成为一些人追求的唯一人生目标的时代。他们的商业行为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些传统经营项目上。

因为没有过分的商业活动,所以就没有破坏古镇那份古朴、宁静、悠闲、恬适的历史文化氛围。尤其是没有大批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的游人,就更使古镇远离了浮躁喧啸,避免了某些人为的损坏,始终保持住它一以贯之的这种优雅与静谧。

想当年,一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生活在这里的时候,还是一名谦谦少年。是乌镇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哺育、熏染、滋养了他,才使他文思如涌,创作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的《蚀》、《虹》、《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等鸿篇巨著和《白杨礼赞》、《风景谈》、《林家铺子》等光辉篇章。

乌镇之于茅盾,犹如绍兴之于鲁迅,沫水之于郭沫若,富阳之于郁达夫……

它们在这些文学大师情感和生命、艺术和生活中,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如今,茅公虽已远去,但他生活过的故居和他为我们留下的那一部部、一篇篇深沉厚重的文学作品,却还像这古老的小镇一样,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散发着永恒的光辉……

与乌镇一别已倥偬几年了,在这几年中,时间之水虽已洗去我心头好多东西,但无论如何也洗不去乌镇那深深留在我记忆底片上的美丽的影子。

如果以后再有机会,我还想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我心中的乌镇…… [1]

作者简介

龚保彦,男,作家,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