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葉野海棠
心葉野海棠,中藥名。為野牡丹科植物心葉野海棠Brediaesquirolii(Levl.)Lauenervar.cordata(H.L.Li)C.Chen的帶根全株。分布於四川等地。具有化痰止咳,活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咳嗽,手腳麻木,血痢,鼻衄,胃出血,月經不調,崩漏,白帶,外傷出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心葉野海棠
漢語拼音:Xīn Yè Yě Hǎi Tánɡ
別名:雞窩紅麻、向天葫蘆、紅水麻葉、山紅活麻、罐罐草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化痰止咳,活血止血
主治:常用於咳嗽,手腳麻木,血痢,鼻衄,胃出血,月經不調,崩漏,白帶,外傷出血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心葉野海棠
拼音名:Xīn Yè Yě Hǎi Tánɡ
別名:雞窩紅麻、向天葫蘆、紅水麻葉、山紅活麻、罐罐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edia esquirolii (Levl.)Lauener var.cordata(H,L,Li)C.Chne[Bredia cordata H.L.Li]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心葉野海棠的帶根全株。
採收和儲藏
夏季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亞灌木,高達20cm。莖圓柱形,幼時鈍四棱形,小枝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3c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長3-6cm,寬1.7-3.5cm,葉上面被極疏的糙狀毛,下面被微柔毛,以脈上為多且明顯,邊緣具細鋸齒;基出脈7條。聚傘花序頂生,花較小,花瓣長約6mm;雄蕊4長4短,長者長約11mm,花葯線狀披針形,微彎,藥隔下延或成柄,短者長約7mm,花葯披針形,基部具小瘤,藥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質冠,冠緣具齧蝕狀細齒,具腺點。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約600m的山坡林下濕潤處或林緣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活血止血。主治咳嗽;手腳麻木;血痢;鼻衄;胃出血;月經不調;崩漏;白帶;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或研末敷。
注意
忌辛燥食物。[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配伍
- 1、搔癢症:可與地瓜藤根、蒲公英、血當歸、虎耳草、兔耳風、陽雀花根等同用,煎水洗。
- 2、小兒吐清水:常與藿香配用,煎水服。(1-2方出自《南充常用中草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