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於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倖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

目錄

預防方法

  1. 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並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 患者不宜晨練。因為睡眠時,人體人體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煉,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3. 進補要適度。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
  4. 心態平衡。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
  5. 適當運動。心腦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冬季要等太陽升起來之後再去鍛煉,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病。

[1]

預防策略

(一)合理膳食

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但是有許多人的飲食並不科學,以為大魚大肉就是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實不然。人的健康狀況不同,飲食也應當有所不同。建議心腦血管病人養成以下飲食習慣。 1、增加纖維膳食 膳食中纖維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作用。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粗雜糧、米糠、麥麩、干豆類、海帶、蔬菜、水果等,每日攝入纖維量35克—45克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見食品還有洋蔥、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魚和魚油 。 魚油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功能,能夠預防動脈硬化。大量攝取富含ω-3的魚油可對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國際營養組織建議:人們每天攝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應的應該攝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 3、多吃豆製品 大豆裡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乾、豆油等豆製品有益於人體健康,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4、此外應該適當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 脂肪攝入應嚴格限制在每日不超過30克或占總熱量的15%以下。膽固醇攝入量每日應該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為宜。儘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品,如動物的腦子、脊髓、內臟、蛋黃、貝殼類(如: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魚子)。 5、藥物學家在對銀杏葉的研究中十分驚喜地發現,一片小小的銀杏葉,所含成分之多,藥理活性之強大出人們意料,其中僅是黃酮類成分就有20多種,另有萜類、酚類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氨基酸等。有人將之形容為一座微型寶庫,也是毫不誇張的。大量的藥理實驗結果顯示,銀杏葉中有重要藥理活性作用的成分有兩大類:銀杏黃酮甙和銀杏苦內酯。它們別具一格的作用機制與臨床上一些常用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是不相同的。 其一是銀杏苫內酯可選擇性的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人體內一種很強的可引發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內源性活性物質,是誘發心腦血管疚病,特別是引起中風、心肌梗死的隱形殺手,危 險性很高,而銀杏苦內酯則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克星。 其二是銀杏黃酮甙具有對付白出基的高強本領。銀杏黃酮甙已被證實能有效地對抗和消除自由基,並起到延緩衰老的良好作用。特別是近期來自國外的信息。認為銀杏葉可用於預防和醫治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尤對幫助恢復和改善記憶力作用明顯。 其三是銀苦內酯和黃酮甙兩者有協同作用,可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腦血管循環,在缺氧情況下保護腦和心肌細胞。另外可降低血中甘油三酯,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故銀杏葉提取物的製劑對冠心病、心絞痛、高血脂以及腦震盪、腦外傷後遺症等患者均有較為良好的功效,且一般少見出現不良反應,作為保健藥物易為人們接受。 (二)科學生活 1、加強體育運動 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活動時心率以不超過170與年齡之差,或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鬆為準,每周堅持活動不少於5天,持之以恆。 2、戒煙限酒 長期吸煙酗酒可干擾血脂代謝,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緊張 情緒激動、失眠、過度勞累、生活無規律、焦慮、抑鬱,這些因素可使脂代謝紊亂。中老年人不要長期打麻將、下棋,保持心平氣和,儘量少生氣。 (三)儘量少服用干擾脂代謝的藥物 如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利尿劑、雙氫克尿塞、速尿、類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積極治療影響血脂代謝的有關疾病 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酒精中毒、胰腺炎、紅斑狼瘡等,均可干擾脂代謝。 (五)定期體檢 45歲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經常參加吃喝應酬者、高度精神緊張工作者,都屬高危對象,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檢查血脂、血壓等指標。

[2]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