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唐中(水兵)
作品欣賞
憶唐中
家鄉唐河要出一本文學刊物,老作家王喜成說要個稿子,這幾年因工作和懷鄉的情感,我已寫了不少,尤其是唐河和我生長的村莊最近的郭灘。再寫些什麼呢?幾十年過去了,好些東西已物是人非,地是名非,有些當年的場景早已灰飛煙滅,完全改變了模樣,記憶也有些斑駁漫漶。那就說說我學習生活三年的唐中吧。
唐中就是唐河一中,那是高中階段學生們嚮往的聖地。我是1981年秋期入校的。入唐中前,我已是唐河五中的畢業生。那時高考、中考考試時間安排的不科學,高考在前,中招考試在後,不少農村學生怕高考考不上,高考後就又回過頭來考中考,只要中專、技校能考上,拿個糧本吃上國家糧,就算改變了命運,逃脫了苦海。我就是高考沒有錄取而被中考錄取進入唐中的,在這又從一年級上起,學制三年,加上之前五中學習的三年(復讀一年),我的高中一共上了六年。
剛到唐中,一切都是新鮮的。通往學校的柏油馬路在高大稠密的法國梧桐圍護中,梧桐下,兩排整齊的錐形刺柏,像一個個的警衛武士,使道路成為一個綠色通道。唐中大門南面是青翠茂密的竹林,深幽幽的,密不透風,站在竹下,這邊望不到那邊。風吹枝葉起伏,好像一片碧海。學校大門雖不雄偉,但在高坡上,仿佛很高;幾個楷隸體的「唐河第一高級中學」規整醒目。我在心裡默念着:唐中,我來了,我要從這裡起飛,飛向遠方。校園內,高樓並不多,只在最後面有一排,絕大部分的教室都像民房,只是一排排連在一起,高大一些罷了。校園內都是沙土地,只在教室門前和中間通道上鋪了大青磚,有的已磨得有些灰白凹陷,綠樹掩映下,有些古香古色,像個歷史久遠的學府,走在上面,仿佛聽到一茬茬的學子和才子佳人們朗朗的書聲和笑聲。
我被編在一三班,班主任叫馬世美,第一次見就想笑,怎麼起這樣的名字,那陳世美可是捨棄髮妻兒子的忘恩負義之徒;心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很惡很討厭人呢?之後的學習生活,顛覆了最初的印象。馬老師不但嚴肅認真,彬彬儒雅,而且課講得好,有時還很幽默逗人,家庭生活也很和諧幸福。他愛人個子不高,下雨時,倆人撐一把傘行走,像馮驥才小說描寫的「高男人和他的矮夫人」一樣。我在分科前是馬老師教化學的課代表,經常去他家送拿作業,深得他夫婦倆的受益和教養。
是快意的,但高中的學習和追求夢想的路卻是崎嶇而緊張的,誰都為學習所累,為高考能否考取而揪心,真是緊張而又活潑。而青春也是要怒放的,更有年少貪玩的天性激情,所以,也是要有故事的。尤其我們男生,總愛在夏天和秋天的午休時間,翻過院牆,或從竹林的柵欄鐵絲網的缺口處,偷偷到唐河裡洗澡涼衣。唐中西面緊鄰唐河,院牆外就是黃白的細沙灘和清清的河水,大自然和曠野的自由神秘總是誘惑着我們的好奇和好玩。那是像波浪一樣的青春蕩漾,那是若清清河水一樣的純潔心房,一片藍天,幾朵白雲,一群飛翔的鳥兒,幾個魚鷹漁船,就會使我們心花怒放,忘乎所以。在沙灘上翻滾、拳擊、撂架、追逐、打鬧,引得蛙鳴陣陣,鷗鳥嘎嘎;仿佛雲也停了,風也靜了,水也不流了,只有陽光暴曬着我們年輕的還帶着孩子味的胴體。可玩耍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不小心就過了時辰,快樂的時光總是伴着一頓嚴厲的責罰和訓斥,甚至罰站亮相,讓飄揚的頭總是羞紅羞紅地低下。
除了學習、生活,離家的孩子,也有十五六、十七八歲懵懂的情感或者對異性的相思。我上高中二年級時已經十九歲了,青春荷爾蒙的作用也使我喜歡看學習好長得漂亮的女生。記得班裡有個城關女孩,皮膚白皙,面目清秀,扎兩條厚實的辮子,穿的很得體也很端莊大方,加上學習好,很招人喜歡;至少在我心裡是西施吧。看那那順,看那那好,總想尋找機會偷偷地多看人家幾眼。城裡學生不住校,每當放學,別的同學飛奔着去打飯,我卻坐在座位上,隔着窗戶偷偷目送人家離校回家;有時預備鈴以前,躲到校門口的樹林裡,又偷偷迎接女孩的到來,隔個晚上或星期天不見,心裡好像空落落的。二年級下半期分科,我們不在一班了,看見的少了,這種說不上來的感情氣息和苦悶渴望就慢慢消失了。可我們的班長,一個姓張的學兄,可能因為班幹部共事在一起,經常直接交流攀談的原因,他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女孩,幽會或單獨交流一段後,他竟失眠了,成績一路下降,直到休學退學,現在已是一個兒孫滿堂、滄桑滿臉的鄉下老農。可見,年輕的情感是有力量而且容易迷亂的。
後來,這個女生考上了南方一所大學,和我們班考上西北一所大學的一個男生戀愛,鴻雁往來一陣子後,一方追一方躲,我成了中間的「燈泡」和傾訴人。女孩曾送我一張大學時的照片,南方秀水的滋潤和知識的力量,女孩更有氣質,也更加漂亮,我珍藏了好一陣子,直到我工作幾年後真正談戀愛了,才把那一汪清水似的照片藏下。說來湊巧,十幾年後,我和當年那女孩被歲月和時代的浪濤衝到了同一個城市的岸邊,現在見時,已是大方的握手,甚至擁抱,在一起談天說地,觥籌交錯,眼還是那樣清澈,牙還是那樣齊白,發還是那樣黑濃飄飄,但已不是當年的感覺了。相見不如不見,找不回的感覺,成了多少人的遺憾你和驚詫!
青春啊青春,它沒有回頭路。
我的記憶中,唐中的老師都很好,也都很優秀。教我語文的劉漢傑老師,是他不經意的一次範文點評,讓我萌生了作家之夢;王中師老師的數學,讓我最討厭的課變得有了趣味;馬世美老師的關愛體恤讓我在難料的災難後勇敢地爬起來,走進大學的校園;還有那年少的同學情,哥們兒義氣,青春的相思美好都化作了難忘的生活氣息和骨子裡的記憶、少年初心。
中學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像一隻遠飛的風箏,總在記憶的心海,離得越遠,手抓的越緊。有心的唐中校友許進安,已是央視知名的紀錄片導演和哲學家馮氏家族的探研者,每每提起唐中生活,都氣韻鏗鏘,感情豐沛,情不自製。他在繁忙中整理出書寫了十幾萬字的《唐中日記》,把記憶變成了文字,囑我寫序,我欣然命筆。「感謝進安,把自己的中學時代,欣然用自己的一支筆,有心地記述下那純真的年少世界,渴求知識改變命運的讀書歲月,懵懵懂懂的追夢痴心,讓我們感悟着色彩斑斕的逝水流年,青春年華。」
我又想起了前幾日南下廣州珠海佛山去見同學呂如松、尹新立、惠金亭、鄭高山,他們都已是成功的一方諸侯,有的身價百億,在世界領先的打印機領域卓有成就;有的做國際貿易,把中國的瓷磚推廣到全世界,尤其是歐洲發達國家,讓一個個的外企和外國人翹起拇指:「OK,CHINA!」。就是沒考上學的唐中學生鄭高山,打工也打成了富翁。家園移居,成了南方城市的主人和建設者。回望與他們相處的幾日,友誼像火熱的陽光,他們啥也不干,丟下工作陪吃陪住陪游,「三陪」到底。珠江南海的水呀,載不動濃濃的同學情,唐中意。
三年的唐中生活,苦辣酸甜,酸甜苦辣都映在生命的歷程中。那是青春的情思,生長的疼痛,初心的澆灌,更是起飛的高架,攀登的階梯,成功的搖籃。辛苦了,我的老師同學們!大美吧,我的母校,唐中![1]
作者簡介
水兵,河南南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