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忆我儿时的“小伙伴们”(马秀芳)

忆我儿时的“小伙伴们”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忆我儿时的“小伙伴们”》中国当代作家马秀芳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忆我儿时的“小伙伴们”

五一回家,哥忙着四处找代牧的人,说为了保护生态,今年各家多余的牛羊都不让上山了,家中那群从父母辈开始慢慢发展起来,供我们衣食住行、上学的牛羊都要被处理掉了,哥万般无奈地忍痛把去年秋天卖剩下的60多只羊全部赊欠给了一位哈萨克族牧民。

饭桌上大家聊天,说以后再也吃不到自己家养的新鲜牛羊肉了,年老的父亲默不作声,放下碗筷,离开了饭桌。

中午吃完饭,和嫂子、侄女散步去小康村东边的苇湖边,望着湖中还没变绿的芦苇丛,侄女充满回忆地说小时候常跟奶奶到这湖边来放牛羊,戈壁滩上还长有好多的野葱呢,嫂子说以后再也不用来这放牛羊了。

我庆幸自己五一前夕回家时,多拍了些家中牛羊的照片,也许冥冥之中知道自己将与它们永远的告别,这些照片是家中牛羊留给我的最后的珍贵纪念。

记得两年前的“五一”小长假,和家人去山上给羊群里的几只山羊扒绒,与慈祥和蔼的放牧老人吃了一顿温馨的午餐,还和老人约定,夏天到他们放牧的深山去做客,现在家中牛羊都卖光了,和老人的美好约定也就成了一个美丽的泡影。

小时候,一到牛羊产羔的季节,父亲一晚上就要起来好几次,提着闪着昏暗光的马灯或手电筒,到牛羊圈里查看牛羊产崽的情况,常会把那些孱弱,不会自己独立吃奶的羊羔牛崽用旧毯子包裹着抱回家,靠着土火墙给他们围个圈,再铺上一层干草或垫一层干羊粪,那时的庄户人家里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畜圈”,里面圈着几只羊羔和牛崽,以羊羔居多。

所以我们小时候除了打扫自己房间的卫生,还要给这些羊羔牛崽打扫卫生,喂牛奶,几个小孩都争抢着给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打扫圈舍,加喂牛奶,这些琐事成了我和弟妹们每天的一项乐此不疲的“工作”。

每次我们给这些羊羔牛崽用奶瓶喂完奶后,它们就开始满圈撒欢跳蹦子,你跳一下,它跳两下,像是在比赛。

有的小羊羔还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精神,竟敢和小牛崽顶架,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尤其是小山羊羔子最调皮,常常跳到咱家那不高的土炕上,像个胜利的战士朝着我们“咩咩”叫,我们几个小孩就叫着笑着把它围拢起来,齐心协力将它“缉拿归圈”。

这些经我们“特殊”照顾的羊羔牛崽,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小孩都会认领一只羊羔或一只牛崽,作为自己最最亲密的小伙伴,常会将自己的心里话或小秘密悄悄说给它们听,因大人们是没时间听我们小孩子的这些故事和秘密。

小羊羔牛崽们常会依偎在我们怀里静静地听着我们的“故事和小秘密”,有时它们竟听着听着睡着了,因我们小孩子的“故事和小秘密”太多太长啦!

等一批孱弱的羊羔牛崽能“自立”后,父母就把它们放回到它们的大家庭,又接回一批弱不禁风的羊羔牛崽到家里来“特殊”照顾,一直循环忙乎到牛羊产羔季结束

这些经过我们“特殊”照顾的羊羔牛崽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它们一直记得我们对它们的好,长大后的它们对我们还很依恋,一见我们就老远咩咩哞哞叫着,朝我们身边跑来,我们也会在羊群或牛群中一眼将它们认出,“白头芯”、“黑卷毛”、“小可怜”、“花脖子”……

儿时的睡梦里常伴着这些小羊羔和牛崽的身影和叫声。

在社会上晃荡了半辈子的我,时常梦想着过这样一种寻常的日子:“守着一群牛羊,每天数着活蹦乱跳的羊羔牛崽打发日头……”。

还清楚记得早年前自己写过的一段文字:“我出生在戈壁,所以对戈壁上的一切情有独钟,我蹒跚学的人生第一步就是从戈壁上走起的,我曾在戈壁上拿着一本英语书守候着一群羊,那是被称做“牧主巴依”的父亲的一群羊,正是这群羊将他的几个孩子,我们兄妹几个供出学来。现在父亲老了,我们大了,羊群交由哥接管,而哥关注地里庄稼的长势远远多于羊群的膘情,羊群在逐年变小,我担心羊群最后将变成我遥远的一个回忆

我时常做梦梦到一群羊在戈壁滩上撒欢……”

一次坐大巴上山,车刚停到服务区,几个穿着传统哈萨克服饰的女孩怀里抱着一只无精打采的小羊羔来到车跟前,问我合影不?

我笑着告诉她们我从小就是和这些小羊羔一起长大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它们的味道呢,女孩们听后笑着散去。[1]

作者简介

马秀芳,回族;现供职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政府部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