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哲太郎
志贺哲太郎 |
---|
|
志贺哲太郎(1866年8月28日-1924年10月29日),日本熊本县人,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大甲郡大甲街(今台中市大甲区)大甲公学校教师,被大甲人誉为“大甲的圣人”,在铁砧山立有纪念碑。[1]
目录
生平
志贺哲太郎为1866年8月28日生于熊本县上益城郡津森村,出身铁匠家族,自幼读汉学教育,二十二岁考上东京法学院,二十五岁加入熊本国权党,结识滨口雄幸,后担任九州日日新闻记者。
1896年12月,志贺哲太郎来台湾。初期他先到台北,但人生不顺。1899年,借由安达谦藏向苗栗厅厅长家永恭吉郎推荐为大甲公学校(今大甲国民小学)代用教员。
大甲公学校早期以大甲文昌祠为教室,志贺哲太郎就居在右耳房。当时台湾对儿童教育不太热心,他就会前往远地的村落拜访就学年龄孩童的家庭,拜托家长让孩子上学,使大甲公学校的出席率与升学率是台中第一,其学生很多后来都成为各界重要人物。他教学生时常说心要有“慈悲、俭约、谦逊”。台湾省建设厅长朱江淮父亲是其同事,回忆志贺老师会提供清寒学生文具、补助学费,学生患病也会去家里慰问。曾有学生被铁钉刺伤,他就每天背学生上、下课,直到伤好为止。原先大甲汉垫教育在1921年被迫中断,在他努力下,于三年后恢复运作。
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他没有迟到、早退,而且谢绝多次升为专任教师。因他怕被升任为正式教员,就会调离大甲,这种宁愿一直担任代用教员的姿态。教学之外,他常替乡民处理日本警察的压迫、及苛税等法律问题。学生吴淮水回忆老师会暗自支援台湾青年抗日,并透露日本政府对他不满却无可奈何。
朱江淮表示,志贺老师因此被大甲人称为“大甲的圣人”。
1924年10月29日清晨,志贺哲太郎到大甲溪旁的小山丘山脚水源地池边投水自杀。
身后
其自杀原因,一说是当大正年间学生吴淮水参加台湾文化协会,志贺哲太郎挺身支持,因此陷入极度懊恼两难中。墓志铭写他是过劳死。
志贺哲太郎遗言是写自己热爱台湾,希望依台湾风俗土葬,并嘱托将生前的书籍编成“志贺文库”捐赠大甲,后来以此基础成立图书馆,为当今大甲图书馆的前身。学生黄木村写“青山有福埋高士,流水无情害我师”作吊诗。耆老回忆贺当年葬礼时,参与路祭的人之多,堪称大甲有史以来空前绝后。在大甲公学校运动场举行的葬仪非常盛大,送葬队超过一公里,棺木通过的两侧住家门前桌上都摆著各供品。女仆岛村ソデ随后出家,亡故也葬于旁。
志贺哲太郎墓在铁砧山南侧山腹的大甲第一公墓,占地百坪,往年门生于忌日或清明节都会前往献上鲜花。据外地作家郭德楷在1961年的文章,墓碑是块很大的青石,墓身全用水泥砌成,有一丈多长,四尺来高,墓前竖著两根像日本神社的柱子,石碑上刻著“志贺先生教席之墓”,打听才知道是墓主生前是一位受到学生尊敬、家长景仰的老师,并听说有女儿。1966年,学生们在墓前举行诞辰百年祭,并且在墓旁建立高四公尺的纪念碑,由当时的行政院长孙科题字。该年6月25日,朝日新闻记者来墓致敬与访问已七旬的吴淮水。后因山土崩塌,坟墓被掩盖,一位学生就把自己的墓盖在志贺老师墓后上方作防沙堤。
2007年清明节时,记者已未看到人凭吊。2011年,作家陈柔缙对于台湾人热烈支援东日本大震灾,举例了叶石涛、吴修齐、陈五福、朱江淮等台湾人对日治时期日本教师的怀念,认为日本教师正是台湾人日本情结的源头。该年末,大甲区公所有鉴于日本人会来此凭吊志贺哲太郎,就在大甲文昌祠右厢房设立其纪念室,展示遗照、相关专刊书册及文具遗物等。大甲区公所也会为他与林春娘扫墓。
熊本县有成立志贺哲太郎显彰会,由其外孙泽田宽旨担任会长,曾在中华民国外交部安排下于2016年2月26到27日末来志贺哲太郎坟墓祭拜、并参观志贺纪念馆,由大甲区长刘来旺等人员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