怏怏
怏怏 |
怏怏 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àng yàng,指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怏怏 [1]
外文名称 disgruntled;sullen
拼音 yàng yàng
解释
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
出处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三国演义》:"袁绍怏怏而别。"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昨为小儿抱病,有失救援,于心怏怏不安。今幸得相见,大慰平生渴想之思。
《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操知来意,乃悬回避牌於门。关公怏怏而回。"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姜氏夫人见共叔无权,心中怏怏,乃谓庄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数百里,使同胞之弟,容身蕞尔,于心何忍?'"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孝公心中亦怀怏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嫂自来抚问:'夜来相对,何尔怏怏。'"
王蒙 《春之声》:"他怏怏地看着手中的火车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