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思德鎮隸屬於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地處儀隴縣東北部,東鄰瓦子鎮,南連三河鎮,西靠柳埡鎮,北接柳埡鎮,距儀隴縣城86千米,區域總面積40.5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合併後,思德鎮戶籍人口為16120人。

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1875年),設六合場;1983年,由思德公社改為思德鄉。2019年8月30日,撤銷縣秋埡鄉和思德鄉,合併設立思德鎮。截至2020年6月,思德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德勝街10號。

截至2019年末,思德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4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原思德鄉

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1875年),設六合場。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長勝縣瓦子區第四鄉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六合鄉。

1958年9月,六合鄉改為六合公社。

1967年,六合公社更名思德公社。

1983年,由思德公社改為思德鄉。

原秋埡鄉

1984年12月,設秋埡鄉。

1992年9月,秋埡鄉併入思德鄉。

1994年9月,思德鄉析置秋埡鄉。

2019年8月30日,撤銷縣秋埡鄉和思德鄉,合併設立思德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思德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六合社區、秋埡農村社區、思德村、盤古廟村、韓家灣村、雨台山村、元壩子村、黃包梁村、鐵佛寺村、廣洞溝村、大旗山村,鎮人民政府駐德勝街10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思德鎮地處儀隴縣東北部,東鄰瓦子鎮,南連三河鎮,西靠柳埡鎮,北接柳埡鎮,距儀隴縣城86千米, 區域總面積40.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思德鎮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雨台山頂,海拔650米;最低點海拔410米。

氣候

思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較少,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濕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年平均293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思德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天生橋河自盤古廟村流入,由東而西,從已子村出境。

土壤

思德鎮土壤以水稻土、紅石穀子分布最廣,面積最大。

自然災害

思德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澇災、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雪災平均3年1遇,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5年8月7日,造成0.2萬畝水稻、玉米受災,減產2萬千克。

自然資源

思德鎮礦藏資源主要為頁岩和天然氣。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總人口有922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50人;另有流動人口50人; 秋埡鄉總人口有843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47人,另有流動人口300人。

截至2019年末,合併後,思德鎮戶籍人口為16120人。[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有幼兒園4所,村小學4所,鄉中心學校1所(內設小學部和初中部),在校生共1570人,專任教師57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有文化站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0個;有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0.8萬冊。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有體育活動中心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901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設病床16張。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2011年,思德鄉(現思德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7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8%。

社會保障

2011年,思德鄉(現思德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8戶,人數28人,支出4.4萬元,月人均13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0戶,人數398人,支出31萬元,月人均64.9元;農村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0人次,共支出0.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4萬元;社會福利費7.5萬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10張,收養農村五保10人;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2萬元;基金支出合計125萬元。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750人,參保率61%。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處;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實現通信網絡全覆蓋。

水利工程

截至2011年末,思德鄉(現思德鎮)有山平塘78口,蓄水池455口,石河堰4座,蓄水128.7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28萬畝;有人飲工程578處。[4]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思德鎮原名六合鄉。1967年,為紀念八路軍戰士張思德(六合場人),更名思德公社,後改為思德鎮。

著名人物

張思德

思德鎮著名人物有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張思德母親劉光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