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集团
怡和集团 |
怡和集团成立于1832年(壬辰年),总部设在香港怡和大厦,是一家建基于亚洲的的多元化跨国集团,经营多项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业务,并在区内拥有丰富的营运经验。集团在全球雇有员工约15万名,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简介
怡和集团是亚洲成立最悠久的著名企业集团之一。集团的业务领域包括:金融及保险服务、零售百货、消费市场拓展、工程及建筑、机械制造、汽车贸易、运输服务、房地产及餐饮等,均在市场上拥有卓越的领导地位。怡和集团旗舰——怡和控股有限公司于百慕大注册设立,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拥有第一上市地位,及在百慕达证券交易所及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拥有第二上市地位。集团大部分股权在新加坡交易。集团曾赞助美国的托管接收计划。怡和集团在中国香港设有怡和公司,是中国香港拥有雇员最多的企业。怡和管理有限公司的总办事处设于中国香港,为集团旗下机构提供管理服务,包括高层管理、财务、法律及人力资源等支援服务。怡和集团的策略是凭着其对亚洲的丰富经验及悠久的业务联系,为旗下业务在区内建立市场领导地位。集团积极发展现有具稳健回报的业务,同时亦投资新发展项目,从而达致股东价值持续增长之目标。
评价
早在1986年1月,怡和集团宣布重大重组,由怡和控股、怡和证券、置地三家公司注资组成香港投资者有限公司,置地将剩余持有的12.5%怡和股权全部注入新公司。其后新公司随即在1987年初与怡和证券合并,并在百慕达注册成为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同年2月并取代怡和证券在香港的上市地位。置地不再持有怡和股份,而是怡和透过怡和策略控制置地,最终怡置互控解除。1986年9月及1987年4月置地先后将旗下全资附属公司的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文华东方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分拆上市,并由怡和策略持有。事实上,自80年代中叶起,怡和集团已开始部署淡出香港。除了将控股公司的注册地迁往百慕大外,集团又以“加速企业国际化”作幌子,暗地里将资产向海外转移,借以降低香港的投资比重。虽然该集团(及其他已迁册的公司)已将香港的企业变成了“海外附属”,但主要业务仍在香港。按交易所及证监会的规定,这些企业仍然必须接受这两个机构的监管。然而,一向自恃实力庞大的怡和集团则以企业已迁册为由,要求交易所及证监会给予“上市豁免”,令该集团可以免受某些“非法定规则”如《上市规则》及《收购合并守则》的约束和规范。对于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交易所和证监会均不表同意,并认为个别公司实在不应有特权。为此,怡和集团的法律顾问更以“股东权益超过40亿元或已公布的税后盈利超过4亿元”作标准,指出当局应该给予豁免。按照这一逻辑,有钱人或交税多的人便可以在社会上享有特权了。对于这种近乎歪理的论点,监管当局除了直接拒绝外,还公开撰文批驳,认为要求极不合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