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急性腸炎
原圖鏈接

急性腸炎是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人體疾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臨床上與急性胃炎同時發病者,又稱為急性胃腸炎。本病多發於夏秋季節。

目錄

醫學信息

別 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急性腸炎 acute enteritis 消化內科 急診科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腹部 飲食不當,感染等 腹痛腹瀉發熱

病 因

  1. 飲食不當:長期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或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不新鮮的海鮮,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品,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製品。
  2. 腸道感染:如常見的嗜鹽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甚至是其他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所感染的。
  3. 全身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肝炎及敗血症等。
  4. 藥物所致:如水楊酸製劑、砷、汞及瀉藥等。
  5. 過敏反應:個別病人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1]

臨床表現

  1. 腹痛:多位於臍部,悶痛較輕。可有不同程度壓痛。
  2. 腹瀉:主要症狀輕重不一,急性起病,每日數次至10多次,呈黃色水樣便,可有泡沫或少量粘液,嚴重者可帶少量膿血。
  3. 其他症狀:有不同程度噁心、腹脹、頭痛、四肢無力,嚴重腹瀉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4. 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噁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5. 體徵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徵。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2]

檢查診斷

  1. 血常規檢查。進行這個檢查主要是對人們的血液中白細胞情況進行分析。患上了急性腸炎,人們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有一定的上升。
  2. 便常規:為黃色水樣便,可帶少量粘液,偶見白細胞和膿細胞。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3. 內鏡檢查。此檢查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特別是對人們的腸道疾病,是有着非常高的確診率。進行此檢查是可以直接觀察到人們的腸道黏膜受損[3]
  4. 根據臨床表現甄別。

治療方法

  • 消除病因,重症臥床休息,暫禁食。漸給易消化、清淡食物,及時補充水和電解質。
  • 抗菌治療:針對不同病原體選不同抗菌素。
  • 對症治療:止痛、止瀉。
  • 輕型:早期病人以口服解痙止痛及抗生素為主;
  • 中度伴全身症狀者除口服藥外還應靜脈用藥;
  • 不同病源應根據臨床及藥敏選擇相應抗菌素;
  • 重型同時注意調節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支援對症。[4]
  • 中醫按摩

預防

以防為主,病從口入,尤其在夏秋季食物易腐敗,細菌滋生,應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不吃不新鮮、隔夜食物,尤其對生吃的水果蔬菜應徹底清洗,洗後食用。一旦發生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及時服藥尤其注意有無特殊病原體的感染,如霍亂痢疾、阿米巴原蟲等,有食物中毒的立即停止進食,有食品過敏及時就診。[5]

相關視頻

急性腸炎調理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