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恆春鎮位於台灣屏東縣,位處恆春半島南端。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直到清朝以後,因為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正好構成一個適宜的旅遊圈,遊客可以從西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后宮、猴洞山、南門,繼而轉向東門,可登上遠眺恆春鎮全景。[1]

歷史沿革

恆春舊稱「瑯嶠」,瑯嶠(又稱娘嬌、琅嶠、娘嬌、浪嶠)一詞為排灣族語的漢字音譯,其最早見於荷蘭史料,音譯為Longkiauw-Lonckjau。日本在恆春半島發動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政府才正式重視恆春,並於清光緒元年(1875)派欽差大臣沈葆楨來台巡視,且接受沈氏之議於琅嶠設恆春縣,而恆春鎮是民國35年1月16日才真正誕生,成為縣轄區內的一個鎮級行政組織。[2]當年在清朝時期,在牡丹社事件之後所設的恆春縣縣治所在,建於光緒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是臺灣現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一座。該城的遺跡在日治時期的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被指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之一,戰後則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二級古蹟,後改為國定古蹟。[3]


地理環境

恆春縣,隸屬於屏東縣,位於東經125度9分,北緯21度45分25秒,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面積136.7630公里,人口數30,719人(102年1月底前),是台灣最南端的鄉鎮。恆春鎮於民國35年1月16日才真正誕生成為屏東縣轄區內的一個鎮級行政組織,下轄城南、城北、城西、山腳、網紗、仁壽、茄湖、頭溝、四溝、德和、龍水、大光、山海、水泉、南灣、墾丁及鵝鑾共17里。[4]

氣候景觀特色

恆春鎮為熱帶性季風氣候,每年的9月至隔年3月會有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吹過中央山脈,便在恆春地區形成強烈的落山風,加上日照強烈的環境恆春鎮成為盛產洋蔥的鄉鎮。而在恆春鎮南方的海岸擁有豐富的珊瑚礁地形,1982年時成立墾丁國家公園為台灣第一個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是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面積廣達33,268.65公頃,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等五種管理分區,並擁有熱帶樹種1000多種,為台灣第一座熱帶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實驗林場之一;墾丁國家公園分為植物景觀與人工建築融合的遊賞區域、特有的地形景觀和植物景觀、原始珊瑚礁雨林帶等三區域,有許多特殊景觀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筍寶穴、銀葉板根、觀海樓、仙洞、一線天、垂榕谷、棲猿崖等旅遊景點非常值得遊客一遊。[5]


恆春三寶

昔日恆春三寶為「瓊麻、洋蔥、港口茶」,現今則為「瓊麻、洋蔥、西瓜」。 隨著時代變遷,三寶中的西瓜與洋蔥,仍是恆春半島為最大宗農產,然而瓊麻隨著台灣工業變遷逐漸沒落,現今只剩下「瓊麻工業歷史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過去瓊麻的發展與興衰,為當時興盛一時的瓊麻工業留下見證。恆春半島貧瘠的砂礫土與冬天強勁的落山風適合洋蔥結球生長。而且落山風越強,洋蔥品質越好。50年代自美國引進30餘個品種後,恆春即成為全省最主要的洋蔥產地,在70年代甚至佔了日本洋蔥總輸入的80%。每年3、4月洋蔥盛產期,可以在路旁看到金黃色的洋蔥成堆在陽光下閃爍著,車城鄉農會為行銷洋蔥,結合觀光辦理「恆春洋蔥節/嘉年華會」。同步開發許多的洋蔥副產品,讓洋蔥成為屏東縣的特產代表。恆春半島近幾年在四重溪與楓港溪河床上,利用冬季落山風季節種植西瓜,是台灣唯一冬天產西瓜的地方,紅紅的西瓜肉如同恆春半島的火紅太陽一樣熱情,本地所產西瓜甜脆多汁,口感極佳。因此,恆春三寶已有人逐漸以西瓜取代港口茶。 [6]

目錄

=景點生態

恆春鎮位在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地形景觀優美,如山湖礁、風吹砂、石灰岩等。氣候特殊及地形變化多端,孕育豐富的植物生態。恆春建城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老街內的建築與商家也大多存在半世紀以上。除了各種傳統美食,古典窗花、傳統洗石磚瓦、仿巴洛克式建築元素的中西合併建築風格令人驚豔、懷舊。而著名景點包括恆春古城、出火、萬里桐、南灣、墾丁大街、社頂公園、風吹砂、鵝鑾鼻、關山日落、小灣遊憩區、台灣最南點意象標誌、南灣、船帆石、後壁湖、紅柴坑等,都值得遊客前往一看。[7]


視頻

【2019小鎮漫遊年–屏東縣恆春鎮】

【發現新台灣 屏東縣恆春鎮公所 恆春豎孤棚】

【恆春 古城】


參考文獻

  1. 恆春古城 交通部觀光局
  2. 歷史沿革 屏東縣恆春戶政事務所
  3. 歷史 屏東縣恆春鎮全球資訊網
  4. 地理環境 屏東縣恆春鎮全球資訊網
  5. 恆春鎮 TravelKing旅遊王
  6. 恆春三寶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7. 恆春鎮 小鎮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