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狀態
恐懼狀態 |
書 名: 恐懼狀態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1月1日 定 價: 29.8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10位13位 |
《'''恐懼狀態'''》是一本於2008年1月1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美國)邁克爾克萊頓。[1]
目錄
書籍簡介
《恐懼狀態》(State of Fear),台灣譯名《恐懼之邦》,是美國暢銷書作家麥可·克萊頓出版於2004年的一部小說。該小說由哈潑·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於12月7日出版。這部小說與克萊頓以前的多部小說一樣屬於「科技驚悚小說」,是關於環保恐怖份子意圖破壞地球的故事。這部小說包含了大量的與氣候變遷有關的圖表和注釋,另外還有兩項附錄和20頁的參考書目。
克萊頓在書尾附上一篇自己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觀點,申明全球變暖的部分原因是人類,但是主張氣候變遷的損害與否仍屬未知。他警告拿全球變暖為科學議題作泛政治化爭論的兩邊人馬,並以20世紀初期的優生學為例,舉出當偽科學和良善用意結合,所導致的災難性結果。最後他以贊成荒野保護,和對地球環境作全方位的持續研究作為結束。
這部小說首刷150萬冊,出版後即成為暢銷書,連續18周居於《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一度高居亞馬遜書店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這部小說的標題意涵,引申自政治、法律和媒體系統誘導一個國家的普羅大眾進行歇斯底理的恐懼,以便長久保有權力。
內容提要
億萬富翁喬治·莫頓準備給國家環境資源基金會捐助一千萬美元,用於支付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訴訟的費用。
在捐出這筆錢之前,莫頓得到消息,該基金會很可能有問題。莫頓只好停止這一善舉,而基金會的主席尼古拉斯勸莫頓不要改變初衷,進退兩難的莫頓便讓他的律師埃文斯秘密對此事進行調查。在慶祝莫頓當選國家環境資源基金會「年度人物」的晚宴上,莫頓公開抨擊該基金會的所作所為,然後像個醉漢似的搖搖晃晃地離開了。後來,人們發現他的車在峭壁邊緣撞得粉碎,而莫頓卻死不見屍……
作品主題
主角彼得‧艾文斯,環保律師。艾文斯貫穿全場,一而再地阻撓所屬激進環保團體所進行的恐怖活動,期間艾文斯對全球變暖的觀點不時受到其他角色的挑戰。 克萊頓這部小說的次要課題,也可以說是更重要的主題,則迷失於這部小說異於一般大眾的全球變暖觀點中。小說後半段,克萊頓借着一名小角色引出他的看法,現代政府、傳播媒體和募款機構利用恐懼控制人民的意見,從中獲取選票、收視率與各項捐款。包括用硅膠隆乳會生病和電線致癌在內,都是一連串使用非科學手法驗證威脅的例子,而目前全球變暖的討論,不過是其中新的一環。這就是小說標題所暗示的恐懼狀態。 角色把這種結果歸咎於政客、經理人和傳播媒體的相互作用,因為使普羅大眾產生恐懼對其有利。克萊頓將荒謬的恐懼狀態跟合理的本利分析並列。例如他指出DDT因為含有未經證實的致癌物質遭到排擠,取而代之的卻是導致操作者死亡的化學藥品,因為替代品對人體更具毒性,拿來殺蚊子卻成效不彰,上百萬第三世界人民因此死於瘧疾。 其它的例子還有因為恐懼臭氧層遭到破壞,禁止使用二氯二氟代甲烷(冰箱,食物容易腐敗而死於食物中毒。(然而氟氯化合物主要是用在汽車冷氣上,這項禁令是否餓死人是有爭議的)
編輯推薦
我們生活在法國?德國?日本?美國?不,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國家:恐懼國。
恐懼已滲透到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侏羅紀公園》作者邁克爾·克萊頓登峰造極之作,集驚悚、恐怖、推理與徹悟於一身。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
一本雜誌和它所引導的閱讀
網羅世界頂尖暢銷書作家
盡收流行小說中的經典
作者簡介
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1942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在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後轉讀考古人類學系,後又攻讀醫學。1969年獲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6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暢銷書《天外細菌》(The Andromeda Strain),這是一部高科技驚悚小說。使他的聲望達到巔峰的是被好萊塢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搬上銀幕的小說《侏羅紀公園》。克萊頓迄今已創作了1嘟暢銷小說,全球總銷量超過1.5億冊,有12部被拍成電影,大多非常賣座。他是美國唯一一個在暢銷書、電影、電視劇三個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人物》雜誌將他評為全球5啦最高雅人士(Fifty Most Beautiful People)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