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恩索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1]。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2]。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目录

名词解释

恩索(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风场和海面温度震荡。ENSO是低纬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在海洋方面表现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的转变,在大气方面表现为南方涛动。

ENSO具有2-7年的准周期,存在中性、暖性(正)、冷性(负)3个相位。中性相位的ENSO代表气候平均态,标志为赤道东太平洋的“冷舌”;当ENSO处于正相位期时,哈得来环流增强、沃克环流减弱、赤道太平洋信风减弱、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冷水上翻活动减弱、温跃层深度增加、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当ENSO处于负相位期时,各项特征变化相反。ENSO的强度通常按海面温度异常的强度或南方涛动指数定义。ENSO具有锁相特征,其相位通常在春夏季发展,并在冬季达到峰值,可持续数月至3年左右。

ENSO是全球范围内年际、年代际气候变化的显著信号,且被证实能够与其它大气震荡,例如PDO、印度洋偶极子、MJO等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短期气候预测中被视为重要的影响因子 [8-10] 。在观测方面,WMO主导的TOGA(Tropical Oceans-Global Atmosphere)项目是观测ENSO活动的重要途径 。

古气候学记录表明ENSO不是长期存在的气候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认为,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亚洲季风、全球变暖等因素与ENSO有关 [12] 。在动力学方面,ENSO的成因尚未被完全理解,但震荡子理论和随机过程理论能部分解释ENSO的观测行为 [9] 。此外,除传统意义上的(东太平洋)ENSO,中太平洋ENSO和暖池ENSO也被认为是ENSO的特定种类.

生态学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立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生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到生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60年代形成了系统生态学而成为系统生物学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生了多个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