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悠悠黃梅情(江繼祥)

​​ 悠悠黃梅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悠悠黃梅情》中國當代作家江繼祥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悠悠黃梅情

我從小到大聽過看過很多種戲曲,但最能觸動我心弦,引起我濃厚興趣的,還是那悠揚宛轉的黃梅戲。黃梅戲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夠深深打動我,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那旋律、那曲調、那詞句,都像是從我心中流淌出的鄉愁、鄉情和鄉音,讓我無法抗拒。

我喜歡黃梅戲,不僅僅是因為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是因為它能帶給我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情感的共鳴。那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仿佛能穿透心靈,令我沉浸其中。黃梅戲源於民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反映了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寄託了人們的希望和夢想,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黃梅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生活氣息、鄉土風味和清新自然、優美流暢的藝術風格。它唱腔委婉動聽,語言通俗易懂,情感細膩動人,情調豐富生動。 黃梅戲的每一個音符都像是精心雕刻過一樣,充滿了韻味和情感。那旋律如同細雨般輕柔,又如同江水般澎湃,它既能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激情與活力,又能讓人體會到生命的真實與質樸。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徽省安慶市。生活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人們都知道,湖北的黃梅和安徽的安慶毗鄰,而安慶地區又與江西的彭澤縣隔江相望,黃梅戲因此也在彭澤流傳開來。

我出生於彭澤,這裡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地方。自小,我便對黃梅戲情有獨鍾。那時的家鄉,無論是一草一木,還是一山一水,似乎都跳躍着黃梅戲的節拍與韻律。甚至連七八歲的孩子,也能隨口哼唱幾句經典曲目。

雖然我離開家鄉已幾十年了,但家鄉人演唱的黃梅戲一直縈繞在我心間,成為我心中無法割捨的牽掛。每當耳畔響起那悠揚悅耳的曲調,我的思緒便會如同脫韁野馬般飛馳,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純真美好的青蔥歲月。

記得我小的時候,村子裡上空幾乎每天都飄蕩着此起彼伏的黃梅戲的聲音。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實行的還是人民公社制度。白天出工在田間地頭勞動之時,鄉親們聚集在一起,一邊幹活,一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黃梅戲。他們唱得那樣深情、那樣夠味。你一句我一句,沒有絲毫的束縛感。就在這歡快的吟唱聲中,辛勤勞作帶來的疲憊也被一掃而空。

每到冬天農閒之際,生產大隊通常會精心挑選出一批唱功出色的村民,歷經一個月緊鑼密鼓的排練後,一部精彩紛呈的黃梅戲便應運而生,然後輪流到各個小隊表演。演出開始前,演戲的道場上一片熱鬧非凡,歡聲笑語接連不斷。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嗑着瓜子,有的相互談論着家長里短,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孩子們更是興奮不已,跑來跑去,嬉戲打鬧,為演戲的道場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不一會兒,「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和「咿咿呀呀」的二胡聲響了起來,大家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舞台。只見一個個身着古裝的演員魚貫而出,他們臉上化着精緻淡雅的妝容,步伐輕盈而優美,仿佛從古代穿越而來。水袖輕舞飛揚,身姿搖曳生輝,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韻味與風情;每一句唱腔都蘊含着豐富的情感色彩,表達着喜悅與歡快,傳遞着悲傷與憂愁,展現着憤怒與抗爭……

大人們全神貫注地盯着舞台,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跟隨着戲曲情節的起承轉合,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時而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扼腕嘆息,時而被詼諧幽默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時而沉浸於浪漫唯美的愛情故事之中,感受那份真摯的情感。在這一刻,大家似乎忘卻了塵世的紛擾,完全融入到了戲曲所營造的世界裡,與劇中人物一同經歷喜怒哀樂。

然而,那些天真爛漫的小孩們並沒有被舞台上那曲折複雜、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反而把目光盯在那色彩鮮艷、圖案豐富、極具藝術感的服飾上。演員頭上所戴的頭飾、手中所搖的摺扇、腳上所穿的布靴等等,都能引發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特別是那風雲流轉的水袖,時而輕盈飄動,時而翻飛起舞,令孩子們着迷,把他們帶入了一個充滿奇幻與美麗的天地。

我小的時候還處於物質和文化生活匱乏的年代。那時能吃上一頓肉或看上一場電影,就算得上是一樁美事。記得那天下午,公社放映員拉着機子來到我們村放映黃梅戲電影《天仙配》,消息不脛而走,小夥伴們高興得又蹦又跳,整個村子也立刻沸騰起來。

夜幕降臨,電影開始了。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古老而動人的傳說。美麗善良的七仙女被忠厚孝順的董永所打動,她私自從天宮來到人間,讓「土地神」搭橋、「老槐蔭樹」做媒,嫁給賣身葬父的董永,並為其贖身。玉帝後來得知此事大為震怒,斥責七仙女破壞了天宮的規矩。她被遣回天庭,而董永則留在人間,兩人被迫分離。

我想不到世間竟有這麼好看的戲曲電影,和以前看過的電影相比,完全是一種全新的感覺。美好的愛情故事,令人嘆為觀止,讓人為之動容。嚴鳳英扮演的七仙女落落大方,溫柔中帶着幾分活潑可愛。她那娓娓動聽的唱腔,令人心神悸動,如醉如痴;她那清澈靈動的眼神,猶如璀璨的星辰,晶瑩閃爍,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好長一段時間,我沉醉於故事裡。我幻想着,長大後能夠娶到像七仙女那樣漂亮聰慧的女子,那該是多麼令人陶醉的事情啊!每當這樣想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仿佛那美好的幸福已經觸手可及。雖然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對於藝術欣賞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和認知,但嚴鳳英和王少舫的唱腔卻深深地吸引了我。他們的嗓音柔和而又精美,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淳樸和流暢,仿佛春風輕輕拂過楊柳枝頭,又如同細雨綿綿滋潤着新苗。

以至於現在每當聽到黃梅戲,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讓心靈隨着那優美的旋律飄蕩。那種感覺,就像是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讓我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和憂愁,只想沉浸在那美好的音樂和自然之中。

轉眼之間,幾十年已匆匆過去。然而,小時候觀看黃梅戲的情景,卻如同被時間定格一般,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那些曾經熟悉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重現,讓我感受到了那份久遠的親切與溫暖。

雖然年華已經帶走了那些年的純真與無憂,但那份對黃梅戲的熱愛與懷念,卻從未在我心中消失。每逢聽到那熟悉的黃梅戲,我的心中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激動,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快樂的時光。 我想,但凡小時候看過黃梅戲的人,也一定和我一樣,心中還留存着那段光陰的一絲暖意吧。那份溫暖,不僅僅是對黃梅戲的熱愛與懷念,更是對那個純真年代的留戀與回憶。它讓我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份寧靜與安慰,讓我們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保持着一顆純樸而善良的心。

我喜歡聽「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戴發間…… 」這段膾炙人口的黃梅戲《天仙配》中的經典唱腔,如同涓涓細流,流淌在我們心間,流淌在五湖四海,甚至穿越大洋彼岸。那悠揚婉轉的曲調,飽含深情的歌詞,無不彰顯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語言如何不同,只要是對黃梅戲有着深深熱愛的人們,都能被這首歌曲深深打動。他們或許不能完全理解歌詞中的每一個細節,但那份真摯的情感,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卻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觸動他們的心靈。

我同樣喜歡看黃梅戲《女駙馬》。《女駙馬》作為黃梅戲中的經典曲目之一,以其唱腔韻味豐富、情感細膩生動、故事結構精彩以及人物個性鮮明等特點,成為傳統戲曲中一顆耀眼的明珠。無論是對於黃梅戲愛好者還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它都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經典之作。

《女駙馬》講述的是馮素貞自幼許配李兆廷,後李家敗落,繼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素珍被迫女扮男裝進京趕考,偶中狀元,被誤招為駙馬,洞房之夜實情相告,感動公主,為其解圍,帝赦免之罪,馮李終成眷屬。它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的古代少女形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堅守。

「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救多情的李公子,夫妻恩愛花好月兒圓哪。」這段來自傳統戲曲《女駙馬》的深情唱詞,如同一陣柔和的春風,悄然拂過每一個聽眾的心坎,帶去了無盡的暖意和感動。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似乎蘊含着一種深不可測的力量,那是主人公堅定的信念,更是對真愛矢志不渝的執着追求。

在這段唱詞中,主人公的情懷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她考取狀元,並非為了名利和地位,而是為了拯救自己深愛的人,為了守護那份真摯的感情。在她的心中,愛情的力量超越了世俗的束縛,成為她前行的動力。她的信念堅如磐石,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挑戰,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堅持下去。她願意為了愛情而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這種為真愛的奉獻精神,讓人深深敬佩。

多少個寂靜的夜晚,我獨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繁星點點的天空,思緒萬千。那些古老而美麗的傳說,總是讓我無法自拔地陷入其中,感受着其中的悲歡離合。

我曾無數次為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而淚流滿面。在槐蔭樹下,他們相擁而泣,天上人間的一別,仿佛將兩顆相愛的心生生撕裂。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心中的無奈與不舍,那種深深的愛意和無盡的思念,讓我不禁為之動容。我想象着他們分別後的日子,七仙女在仙界孤獨地思念着董永,而董永在人間也時刻牽掛着她的安危。這份跨越天地的愛情,讓我為之感嘆,為之落淚。

而《女駙馬》馮素貞的故事,同樣讓我感動不已。她為了救夫,不惜冒死前往,經歷了種種曲折和磨難。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的困境,她都毫不退縮,堅定地向前。她的勇氣和堅韌,讓我深深地欽佩。當她終於救出丈夫,兩人相擁而泣時,我也為之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那種對愛情的執着和堅定,讓我為之動情,為之景仰。

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情的偉大和力量。無論是七仙女和董永的天上人間之戀,還是馮素貞的拚死救夫之舉,都展現了人類對於愛情的追求和堅守。他們的故事,讓我明白了愛情的真諦,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我深深愛着黃梅戲,這份情感並非僅僅源於它獨特的藝術魅力,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和無比珍貴的精神價值。它是我心中的一份無價寶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生命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1]

作者簡介

江繼祥,筆名大江東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網絡詩人,發表詩歌七百多首,擅長寫舊體詩;業餘作家,發表散文、短篇小說等四十餘篇,有一部長篇小說發表;高級工程師,在國家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