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情韻墨花手卷

情韻墨花手卷

來自 網絡網 的圖片

情韻墨花手卷 是一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栝

名畫檔案

作者:陳栝 [1] 創作年代:嘉靖癸丑(1553年)作

尺寸:32.4×367cm

拍賣情況:2010年11月在中國嘉德秋拍中以1.14億元成交

名畫內容

陳栝作於嘉靖三十二年癸丑的四件作品中,僅一件為私人藏品,是為陳栝《花卉圖》卷。此卷高32.4厘米,長367厘米,紙本,水墨,畫牡丹、杏花、海棠、荷花、紫薇、芙蓉、菊花、梅花、水仙、山茶共十種,按四季時序排列。都為折枝,俯仰傾倒,花歌葉舞,有迎風作笑,顧盼生情之態。姜紹書、韓世能說他畫花 "冉冉欲生"、"巧思翩翩","蓋逸品而兼神品者"並非過譽。其用筆則如行如草,迅疾而有節奏,操縱筆墨的能力已十分熟練。一方面說明他才思敏捷出於天賦,另一方面亦可見他作畫前構思的苦心,所以能成竹在胸,手隨心運。由於墨中帶膠,減少了層次,反顯得沉穩清淨,格高氣靜。這種平而不平追求簡遠的趣味,正是元明文人畫重要特色之一。

此卷前後有與陳栝同時、同里、同為文門後學的周天球書寫的引首及長跋。稱他"為花卉傳神""真千里名駒也",所評亦並不過分。又稱此卷為"子正真筆",可見陳栝已經去世,所以周天球表示了自己的鑑定意見。

此圖曾經《石渠寶笈·續編》淳化軒着錄,本幅有乾隆御筆自書詩十首,一花一詩,皆七絕,題於乾隆三十三年。詩中有句雲:"豈必染黃更渲紫,一般神韻足風華。""王家慢詡兄贈弟,陳氏真看父有兒。"從書寫的認真及前後鈐蓋着的三十餘方璽印看,乾隆對這一手卷的喜愛是溢於言表的。查《石渠寶笈》初編至三編共着錄陳栝作品計十件,眼下能見到的有九件,七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一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即本卷,另一件《杏花》軸暫不詳藏地。在能見的九件作品中,確以這一《花卉圖》卷最為精彩,其保存也特別完美。故乾隆及其後的收藏者如張學良將軍等如此看重。

畫作題跋

鈐印:陳栝之印、沱江子(二次)

題識:嘉靖癸丑春三月,雨窗寫於如水軒中。長洲陳栝。

本幅乾隆(1711-1799)御題:

(一)豈必染黃更渲紫,一般神韻足風華。無言似恨濂溪叟,頓置偏稱富貴花。 鈐印:幾暇怡情、乾隆宸翰

(二)誰言風過獨無香,蜂蝶花間也自忙。設與寒梅相較量,輸些清韻勝些狂。 鈐印:抑齋

(三)碧雞坊里古今春,極盡妍華極絕塵。乞得長生看未足,放翁真可謂痴人。 鈐印:德充府、會心不遠 (四)夏華春卉一齊開,承露宛看紅玉杯。悟得無根大圓鏡,不妨荷與海棠陪。 鈐印:叢雲

(五)驚鴻舞燕羞爭冶,為令為郎有底榮。卻笑翰林李昌武,為追典故植前楹。 鈐印:成性存存、清吟寄遐思

(六)金風玉露裊徘徊,隰有宛看此別裁。水面芙蓉零落盡,一枝猶是映波開。 鈐印:齊物

(七)幾朵蕭蕭迥絕埃,不霜寄傲不根栽。世間黃紫工設色,卻與菊花失本來。 鈐印:靜中觀造化(

(八)莫訝南枝先節開,只今常見菊鄰梅。邨花若擬楊無咎,可有游蜂抱蕊來。 鈐印:妙意寫清快

(九)頓置陳王賦洛濱,多奇反覺鮮傳真。冰姿只合疏疏寫,乃得真傳意表神。 鈐印:墨雲、涵虛朗鑒

(十)雪裡丹砂標一枝,墨華朱色幻離離。王家慢詡兄贈弟,陳氏真看父有兒。

戊子(1798年)新春中澣御題。 鈐印:乾·隆

周天球(1514-1595)書引首:彩筆長春。周天球書。 鈐印:六止居士、周氏公瑕、江左 後紙周天球題:陳白陽先生少學於文衡山太史,清通玄暢,師文之意而盡脫其跡,故其書法畫筆自立機軸,書中有畫,畫中有書,遂名起,一時可稱無輩。學者盛宗,皆不得其妙。而仲氏子正乃以濡染之漸克稱其家,兒真千里名駒也。此卷即子正真筆,能為花卉傳神,非時俗畫所近,具法眼者開卷能自得之。周天球記。 鈐印:六止居士、周氏公瑕。

鑑藏印:

1.金抒忠(清代早期):金抒忠印、堯泉、見素、抒忠· 見素、墨君樓、息齋、太傅大學士章、中吳善義名家、耘郊所藏

2.清宮藏印:石渠寶笈、淳化軒、乾隆宸翰、信天主人、淳化軒圖書珍秘寶、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征耋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

3.張學良(1901-2001):定遠齋、欣賞、臨溟張氏珍藏(二次)、吉翽樓、毅庵主人鑑賞、十八冠軍、珍秘、張學良印、看畫軒、毅庵、毅庵主人九一八後得品、看畫軒、漢卿所藏、張漢卿家珍藏、定遠齋珍藏書畫之章

說明:乾隆御題詩載《清高宗御製詩文集》三集·卷六十九《題陳栝墨戲十種》。

大師生平

明代中期,吳門文人以能書善畫為風雅、為時尚、為謀生手段。風氣之盛,水平之高,為全國之首。其傳承,有師弟授受者,如沈周之於文徵明,周臣之於唐寅、仇英,文徵明之於陸治、錢穀等;亦有子承父業,連綿數代者,如文氏(徵明)一門至少五代善畫,揚名近二百年,在中國文化史上可稱異數;而父子同時有聲當代的則更多,如陳淳、陳栝父子,陸師道、陸士仁父子,居節、居懋時父子等等。

其中陳淳父子最受人關注,主要原因自然是因陳淳能不囿師門,自開生面,引領中國寫意畫的一代風尚,成一代大師而為人瞻目外,他的兒子陳栝,亦能不愧父志,傳承家學,在文氏弟子的第二代中,可稱拔萃,較陸士仁、居懋時等都高出一籌。可惜英年早逝,作品流傳不多,遂為知者扼腕,藝林遺憾。

據王世貞、姜紹書、朱謀垔等人記載,我們大致可以得知:陳栝,字子正,號沱江,道復仲子。縱誕善飲,擅寫花卉,"冉冉欲活",雖放浪而大有生趣,甚至有"似勝於父" 的極高評價。

從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陳栝《梨花白燕圖》卷後文徵明、顧聞、文彭、張鳳翼、文嘉等詩題以及他的作品曾被明代大藏家項子京收藏來看,他在當時的吳門畫壇是個交遊頗廣影響非淺的人物。

陳栝的生卒年現已難於考辨。但從歷代着錄及尚能見到的畫跡看,他的創作生涯大致從嘉靖十四年(1535)起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止。其畫獵約十八年左右。那幅今藏蘇州博物館作於嘉靖十四年的《花卉圖》卷,水準已經不低,如當時陳栝為二十歲的話,至嘉靖三十二年(或稍後)他不過活了四十歲左右。這與前人"惜其早於仙遊"(韓世能),"惜其年不永"(姜紹書)的記載大致相合。不過,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題名陳栝的《萬年青圖》,卻有隆慶四年(1570)的款題,不免令人產生疑竇。但細看其畫筆粗濕臃腫而帶俗態,與陳栝所有作品風調絕然不相牟,其上申時行題亦粗俗有失水準。考陳栝可靠的作品,畫於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的約有四件,一藏故宮博物院,一藏上海博物館,一藏吉林博物館,一藏海西碧湖山莊。嘉靖三十二年之後,則未見其它作品傳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