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
惠民縣隸屬於山東省濱州市,地處山東省北部,北與陽信縣接壤,東鄰濱州市濱城區,南隔黃河與高青縣、鄒平縣相望,西與商河縣、濟陽縣交界。截至2016年,惠民縣轄1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石廟鎮、桑落墅鎮、淄角鎮、胡集鎮、李莊鎮、麻店鎮、魏集鎮、清河鎮、姜樓鎮、皂戶李鎮、辛店鎮、大年陳鎮和孫武街道,武定府街道,何坊街道。
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兵聖"孫武的故鄉。轄區內有孫子兵法城、魏氏莊園、武聖園3家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
目錄
歷史沿革
惠民縣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時期。
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厭讀壓)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桑落墅北。
漢:西漢改厭次縣為富平縣,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王莽建立新朝後,改富平為樂安亭。
東漢明帝永平五年(62年),復改為厭次縣,仍屬平原郡。
三國:為魏地,名厭次,屬樂安郡。
晉:名厭次,屬冀州刺史部所轄樂陵國,刺史部駐厭次。
北魏:名厭次,縣治遷馬嶺城(今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屬滄州樂陵郡。北齊:556年(天保七年)廢厭次,將原厭次縣併入陽信縣,縣治馬嶺城,屬樂陵郡。隋:初為陽信縣,屬渤海郡。586年(開皇六年)廢渤海置棣州,縣屬棣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厭次縣,屬棣州,縣治遷至今辛店鄉先棣州村一帶。606年(大業二年)廢棣州,厭次縣屬滄州。不久,廢滄州,復置渤海郡,厭次屬渤海郡。
唐:復置棣州,厭次屬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廢棣州,厭次屬滄州。643年(貞觀十七年)復置棣州,州治駐厭次,厭次還屬棣州。天寶初,改棣州為樂安郡,厭次屬樂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樂安郡為棣州,厭次屬棣州。
五代:厭次屬棣州。907年(後梁開平元年)棣 州刺史華溫琪為避水患,將州治與縣治均遷於厭次東南(今清河鎮鄉古城馬村一帶)。
宋:厭次縣屬河北東路棣州樂安郡。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遷州治、厭次縣治至陽信縣界喬子鎮之八方寺(今惠民縣城址)。金:厭次屬山東東路棣州防禦郡。
元:厭次縣屬濟南路棣州。
明:1368(洪武元年),廢厭次縣,域地入棣州。1403年(永樂元年),改棣州為樂安州。1426年(宣德元年)改樂安州為武定州,屬濟南府。
清:初仍為武定州地,1724年(雍正二年),武定州為山東布政使司直隸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為武定府,始置惠民縣(因城東南20里有惠民溝而定名)。為武定府的附郭縣。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惠民縣改屬濟南道。民國十三年(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設惠民城。民國十六年(1928年)廢武定道,惠民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於惠民縣城置山東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轄惠民等11縣。民國二十七年(1939年),中國共產黨在惠民縣境內西北部、西部、西南部開展抗日游擊活動。(民國三十年)1942年9月,冀魯邊區在商河、惠民兩縣邊界地區建立商惠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10月渤海區建立惠(民)濟(陽)商(河)三邊縣。
1945年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縣原一、二區歸惠民市管轄,市政府駐惠城;其餘地區屬惠民縣管轄,縣政府駐何李村(屬第三堡鄉)。惠民市、惠民縣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署所轄。10月,撤商惠縣、三邊縣。1946年12月建楊忠縣。1949年4月,惠民縣黨政機關由何李村一帶遷入惠民城。
1949年5月,楊忠縣改稱惠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5月,渤海區撤銷,原轄專區調整,建立惠民專區,專署機關駐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管轄。惠濟縣撤銷,其轄區分歸惠民、濟陽、商河三縣。1961年4月10日,惠民縣、濱縣分治,惠民縣原轄13處人民公社改為13個區,縣政府遷回惠城。惠民縣屬惠民專署所轄。1967年3月,中共惠民縣委、惠民縣人民委員會被惠民縣革命委員會取代,屬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1978年,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署,轄縣不變。至1985年,惠民縣仍歸惠民行署所轄。[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民縣位於為東徑117°29′,北緯37°38′,地處山東省北部,北與陽信縣接壤,東鄰濱州市濱城區,南隔黃河與高青縣、鄒平縣相望,西與商河縣、濟陽縣交界。全縣總面積13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惠民縣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下游,地勢平坦,境內全部縣黃河泥沙淤積成的平原,海拔8-20.7米。大致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全縣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是微斜平地,占縣境面積的64%。
水文
惠民縣有4條河流過境。黃河由西向東,流經縣境南緣46.28公里,為縣內主要灌溉水源。徒駭河由西向東,流經縣境南部45.2公里,流域面積460.5平方公里,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系縣內排洪、灌溉的主要河道。沙河由西向東,流經縣境北部41.5公里,是縣內主要排洪河道,其流域面積562.3平方公里。土馬河自西部入境後為南北走向,流長15.2公里匯入沙河,流域面積232平方公里。
氣候
惠民縣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2.2攝氏度,無霜期 184 天,年平均降水量達589mm。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黃河、徒駭河、土馬沙河橫貫東西,其中,黃河年可引水量 2.5 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惠民縣總面積13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0餘萬畝。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惠民縣計有250多科850多種。野獸有黃鼬、野兔、刺蝟、狐狸、獾、鼠、蝙蝠等10科20種,家畜有牛、馬、驢、騾、豬、羊、狗、兔、貓等。野禽有喜鵲、烏鴉、蒼鷹、麻雀、燕子、鵪鶉、杜鵑、啄木鳥、伯勞、百靈、黃鸝等28科60種,家禽有雞、鴨、鵝、鴿等。蟲蛇類數最多,光昆蟲就有153科600多種,蛛形動物也有23科74種。已知害蟲的天敵有瓢蟲、草青蛉、赤眼峰、繭蜂、食蚜蠅、食蚜虻及食蟲蝽類等70多科200多種。水生動物有魚、蝦、蟹、鱉、蚌、青蛙、蟾蜍、水蚤等40多科100多種,僅鯉科就有32種。
植物資源
惠民縣中木本植物38科122種,主要有楊、柳、槐、榆、桐、棗、桃、杏、梨、蘋果、山楂、葡萄、檉柳、桑、柏等。草本植物50多科230多種,其中農作物中的禾本科作物就有12種,瓜菜25種,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等。真菌植物28科150種,其中食用菌有蘑菇、側耳、木耳等。植物資源中的藥材有益母草、茵陳、車前子、枸杞、忍冬花等168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惠民縣總人口64.18萬人, 其中城鎮人口12.29萬人。人口出生率11.42‰,死亡率5.81‰,自然增長率5.61‰。
2012年末惠民縣總人口64.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25萬人。人口出生率12.4‰,死亡率7.0‰,自然增長率5.4‰。
2013年,惠民縣戶籍總人口為640815人。其中,男性人口323389人,占總人口的50.47%;女性人口317426人,占總人口的49.53%。男女性別比為102:100。全年出生人口7133人,死亡人口3404人,淨增人口128人。人口出生率11.1‰,死亡率5.3‰,自然增長率5.8‰。
2011年末惠民縣總人口64.18萬人, 有少數民族19個,1200人。2012年末惠民縣總人口64.07萬人,有少數民族19個,1200人。
經濟
綜述
2013年,惠民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64.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1.95億元,比2012年增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6.13億元,比2012年增長12.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6.54億元,比2012年增長8.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87:41.11:40.02調整為19.41:40.17:40.42。
第一產業
2013年,惠民縣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9.05億元,比2012年增長4.3%。其中,農業42.85億元,比2012年增長2.7%;林業1.52億元,比2012年增長8.0%;畜牧業18.93億元,比2012年增長4.4%;漁業2.04億元,比2012年增長11.3%;農林牧漁服務業3.72億元,比2012年增長17.8%。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4.27億元,林業增加值0.65億元,牧業增加值4.71億元,漁業增加值0.61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71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1.5%、12.7%、9.5%、14.3%和13.4%。
2013年,惠民縣縣糧食麵積134.06萬畝,總產量47.47萬噸,單產354.06公斤/畝。棉花種植面積27.10萬畝,總產量1.46萬噸,單產53.8公斤/畝。蔬菜瓜類面積50.97萬畝,總產量145.50萬噸。水果總產量11.85萬噸。
2013年,惠民縣完成合格造林30075畝,其中生態林場建設4281.5畝,國省道綠色通道林帶更新1530畝。新建農田林網6300畝,縣鄉道路綠化42公里,河流乾渠綠化22.5公里,林下經濟6750畝,濕地保護與修復1處。全縣森林面積63萬畝,林木覆蓋率穩定在45%以上。
2013年,惠民縣的肉類總產量6.59萬噸,禽蛋產量7.55萬噸,奶類產量0.95萬噸。漁業生產平穩發展,水產品產量實現1.26萬噸,增長3.4%。
2013年,惠民縣疏浚河道10公里,清淤溝渠822公里,新打及配套機井110眼,發展節水灌溉面積6萬畝,建設標準化方田0.6萬畝,新增和改善除澇面積5.03萬畝,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4.5萬畝,解決和改善了2.6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第二產業
2013年,惠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獨立核算工業法人企業,下同)突破200家,新增41家。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家,比上年增加1家。
2013年,惠民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高出全市平均0.9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比2012年增長11.6%,重工業比2012年增長19.1%;私營工業比2012年增長15.5%,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個百分點。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101.2%。
2013年,惠民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6.67億元,比2012年增長18.3%;實現利潤總額11.26億元,增長39.6%;實現利稅21.49億元,比2012年增長31.4%。
2013年,惠民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26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4.7億元,比2012年增長6.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49萬平方米。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91億元,比2012年增長8.6%。
第三產業
2013年,惠民縣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0.11億元,增長24.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1.75億元,增長24.1%;農村投資完成18.36億元,增長22%。惠民縣第三產業投資得到加強,完成投資73.09億元,增長34.1%。新開工項目拉動作用明顯,全年新開工項目145個,完成投資109.39億元。
2013年,惠民縣占規模以上投資的比重達52.17%,比2012年提高3.87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快速增長,完成投資55.45億元,增長40.74%,占全部投資的39.57%,比2012年提高4.67個百分點。
2013年,惠民縣的房地產開發投資16.80億元,比2012年增長20.2%。其中,房屋施工面積130.6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0.5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0.8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2.29億元。
2013年,惠民縣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0.14萬套,開工率100%。已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65套,連同結轉項目竣工率54.6%。
2013年,惠民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3億元,比2012年增長13.2%。從銷售地域看,城鎮和鄉村兩個市場共同發展,雙雙保持較快增速,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4.68億元,比2012年增長1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6.65億元,比2012年增長12.2%。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9.07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商品零售72.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3.5%。從行業規模看,限額以上實現零售額25.29億元,比2012年增長11.7%,占零售總額的31.1%;限額以下實現零售額56.04億元,比2012年增長13.9%,占零售總額的68.9%,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2013年,惠民縣實現進出口總額8667萬美元,增長26.78%。其中,出口總額6001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45.94%;進口總額2666萬美元,比2012年減少2.1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萬美元,比2012年減少98.27%。
2013年,惠民縣公路通車裡程2655.4公里,比2012年增長3.9%。農村公路建設再創佳績,投資1.2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434公里,完成縣道大中修18.4公里,縣道養護149.3公里,改造危橋3座。
2013年,惠民縣民用汽車保有量6.52萬輛,其中2013年新註冊0.87萬輛;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5.66萬輛,其中2013年新註冊0.83萬輛;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5.30萬輛,其中2013年新註冊0.82萬輛。
2013年,惠民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6551萬元,其中郵政業務量為2278.37萬元;電信業務量為24273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17萬戶,比2012年下降6.9%;移動電話用戶58.89萬戶,比2012年增長12.0%。互聯網用戶數達到8.55萬戶,比2012年增長52.7%。
2013年,惠民縣有AAAA級景點1個,AAA級景點3個,旅遊強鎮2個。年內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400萬元,比2012年增長15%。[3]
社會事業
科技
2013年,惠民縣創造二個歷史新紀錄。共上報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專利產業化項目16項,其中省級項目立項4項,市級項目立項7項,爭取無償支持資金1275萬元,實現了五年連續增長,市級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項項目立項率達到100%,創歷史最高記錄,單項項目支持資金最高1000萬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2013年,惠民縣共完成專利申請224件,較上年增長8%,其中發明申請28件;授權發明專利15件,同比增幅275%。3項專利榮獲濱州市專利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較上年增長50%。爭取市縣專利補助20.88萬元,其中縣級補助8.8萬元,補助額度創歷史最高紀錄。成功申報惠星塑料有限公司的"除草防蟲抗病的雙色地膜"為首屆濱州市專利新產品。
教育
2013年,惠民縣全縣擁有普通中學26所,專任教師2171人,班級544個,在校學生28086人,較上年增加0.6%;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人數18937人,較上年減少3.6%;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數9149人,較上年增加10.7%。全縣共有小學88所,與上年持平。專任教師2403人,共有班級935個,較上年減少5.0%;在校學生37469人,較上年減少7.1%。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全縣共有幼兒園84所,共有班級479個,在園幼兒達到13023人,幼兒園專任教師323人。
文化
2013年,惠民縣共擁有文化館1處,鄉鎮文化站14處;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其中國家、省和市級分別為1個、9個和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67項,其中國家、省和市級分別為2項、6項和19項。全縣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全縣有線電視用戶10.3萬餘戶,電視覆蓋率為100%。
衛生
2013年,惠民縣共有衛生機構361個,包括縣及縣以上醫院10處,鄉鎮衛生院14處,衛生疾控中心1處,婦幼保健站1處。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923人,其中,醫生1110人。全縣實有醫療床位2664張。新農合工作全面推開。參合農民達到52.5萬人,參合率100%,累計補償參合農民醫藥費用19345.61萬元。
體育
2013年,惠民縣運動員在市級以上各項比賽中共獲得金牌80枚(其中省級3枚),銀牌96枚,銅牌80枚。全縣共舉辦縣以上運動會6次,參加運動員3000人次,輸送到各類體校人數72人。[4]
交通
惠民縣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國道、省道幹線公路連接全國各地。這裡距濟南國際機場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到天津、青島兩大港口城市均可當日乘車往返,國家一級開放口岸東營港和正在建設中的濱州港為惠民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海上通道。
風景名勝
孫子兵法城
中國孫子兵法城景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惠民縣的西北隅,是孫子故里人民為了紀念偉大軍事家孫武而興建的華夏兵學第一聖殿。
魏氏莊園
魏氏莊園位於山東省惠民縣魏集鎮,是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建築的傑出代表,以其顯著的軍事建築特點而聞名中外。一九九六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胡集書會
胡集書會是興起並紮根於山東省惠民縣胡集鎮的一種漢族曲藝集市盛會。
火把李廟會
惠民縣皂戶李鄉河南張一帶,自古家家戶戶加工泥塑,曾盛極一時。二月二日火把李廟會可見當時泥塑盛行一時。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悠久的歷史培育了眾多名人志士,隋朝畫家展子虔、元代劇作家康進之都誕生在這裡。
孫武,字長卿,前535-前470年,漢族,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縣)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為齊國名將。
格謙(?-616)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隋末厭次(今山東省惠民縣東南)人。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東惠民)人,字周父。宋太宗大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狀元。
馬拯,字吉甫,號鏡石,惠民縣城西北三里馬家堤口村人。
康進之,棣州(今山東惠民縣)人。生平事跡不詳。後世人評價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鍾嗣成《錄鬼簿》將其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為元代前期雜劇作家。
袁化中(?~1625)字民諧,別號熙宇,明朝武定(今山東省惠民縣)人。晚明政治人物,東林黨人。
李之芳(1622-1649)字鄴園,山東武定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中舉人,1647年(清順治四年)中進士。曾任浙江金華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廣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職。
魏肇慶(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後代,官至武定府同知。
劉玉田(生卒年不詳),字籃坡,陳集鄉大范家村人。
李鴻飛(1857~1938),字岳星,惠民縣城南門街人,曾任淮安知縣。
陳西林(1867-1946)字蔭東,曾用名陳敬漢。惠民縣大年陳村人。曾任津奉、京綏鐵路總工程師,京漢鐵路管理局副局長、京綏鐵路顧問。
孫允榮(1870~1900),惠民鎮大孫家村人。
鍾銘,字箴堂(生卒年月不詳),世居縣城西北營街,少年苦學,入泮食餼,後師三台書院,學生多從就讀。著《四書詳解》、《悅心錄》、《棄帖咕嗶》等書,後考入京師第一師範學堂,畢業後,曾任京師八旗學堂教習等職。
曹瀛(1864~1947),字子登,原籍清河鎮街,後遷居惠城古樓街(今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
韓振鐸(1875-1951)東路梆子名演員,藝名"咬斷弦",或稱"小脆瓜"。惠民縣大桑落墅鎮韓龍章村人。
董晴嵐(1882~1966)原名董葆光。惠民縣城察院街人。
當代名人
張志遠,男,真實姓名路雨亭(1897-1978)字作霖,化名張志遠。惠民縣人。
高傳海(1900~1947)字彙川,原為惠民城富商。
曹文斌(1911~1965),麻店鄉曹王村人。
李中憲(1912~1982),山東省惠民縣皂戶李鄉園子李村人。
雷鳴玉(1920-1968)山東省惠民縣呂家村人。
楊建功(1919~1945),原名王延福,惠民縣魏集鎮三合村人。
陳永玲(1929-2006)京劇旦角。海外報刊評論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絕技於一身"的"中國名旦"。原名陳志堅,祖籍山東惠民,生於青島。
王德慶,1932年生人,山東惠民。現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濱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濱州市舒體書法研究會會長,山東詩詞學會會員,濱州市詩詞學會名譽會長。
郭寶慶(1934-1955)惠民縣寧家村人。1948年他參加了村基幹民兵。1953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4年,加入共青團,並被評為優秀戰士。
周立雙(1944-1982)惠民縣夾河村人。中共黨員。1965年參加工作。1969年從事農村郵電工作。13年沒休過一天假,沒誤過一次班。先後投遞報刊、郵件312萬份(封),從沒出現過丟失、損毀等差錯。1982年獲省勞動模範稱號。
路化倫,字道遠,山東惠民縣人。1958年畢業於惠民師範,從事學校教育40餘年,中學高級老師,傳統派功力型書法家。
張廣寧,男,1953年8月生,山東惠民淄角寧解人,漢族,學歷中央黨校研究生(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在職研究生班法學理論專業),哲學碩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2011年12月,卸任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
名優特產
韓記香腸
惠民坤鵬牌韓記香腸師承北京老字號寶元齋之傳統精華,不斷探索食品營養科學之真諦,以香味純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久負盛名,享譽齊魯。
短枝紅富士
惠民短枝紅富士蘋果系1988年培育而成的紅富士蘋果短枝型變異新品種,定名為惠富一號。
蜜桃
惠民特產蜜桃屬南方品系,外觀艷麗,肉質細膩。
武定府醬菜
傳統武定府醬菜品種主要有磨茄、包瓜、糖包、醬桃仁、杏仁、水晶萵苣、醬黃瓜、醬花生仁、合錦菜、醬地環、虎皮菜、百工皮等30餘種。武定府醬菜具有鮮、甜、脆、嫩的特點和色、香、味、體風格。
城市榮譽
先後被授予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生態農業科技示範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範縣、省水生態文明城市示範縣、省基層水利建設試點縣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