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读音:yì,总笔画数:13。儒家谓人对事物的思想情态和对事物态度。先秦儒家非常重视意对外界事物的看法,认为人对事物与行为好坏的看法都是由意造成的。故汉 刘向 《说苑·修文》:"检其邪心,守其正意。"

目录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音心(yinxin) [ 汉字部件构造]:立日心

[ 笔顺读写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点、卧钩、点、点。

汉字演变

"意"字的演变过程。[1]

字义释义

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

注~。同~。~在笔先。~在言外。[2]

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4、 料想,猜想:~料。~想。~外。

5、意大利国的简称。

哲学

正心诚意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札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认为只要意真诚、心纯正,自我道德完善,就能实现家齐、国治、天下平的道德理想。为后儒所推崇。宋代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遗书》卷十八)。朱熹也赞之为"万世学者之准程"(《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复斋记》)。明王畿以先天与后天区别正心与诚意:"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认为"心本至善",而"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始有不善",故须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三山丽泽录》)。王守仁以为"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强调意诚为心正的前提,"意无不诚,而心可正矣。"(《大学问》)刘宗周则强调"心之主宰日意,故意为心本"(《学言下》)。认为"意"是至善无恶的,主张"不沿良知而揭慎独"(《思复堂文集》卷七《候毛西河先生书》)。

详细注解

[名]

⑴ (会意。从心从音。合起来表示发自内心的声音。本义:发自内心的声音。)

⑵ 同本义 [meaning;idea]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此中有真意。--晋·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无意则已。--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⑶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⑷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应圣主求贤之意,而公(袁可立)不待矣!--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公(袁可立)才兼数器,心运四虑。藉令一再出不于毛帅、魏珰之时,得行其意,展布四体,韩范之业,岂顾问哉!--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⑸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⑹ 胸怀;内心 [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⑺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⑻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⑼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⑽ 意气; 气势 [will and 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⑾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⑿ 意图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⒀ 神情、态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

⑴ 思念;放在心上 [miss]。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⑵ 意料;猜测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⑶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⑷ 怀疑 [doubt]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⑸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于记切《正韵》於戏切,$音䔬。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于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

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于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

又《转注古音》于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呜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颂功,请刻于石,表垂乎常式。

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说文解字

【卷十】【心部】 意

解释: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于记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