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感春五首》

作品名稱: 《感春五首》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韓愈

《感春五首》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的詩。[1]

這是一組描寫春天的詩,有景有情,有悠然美麗的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如身入其境,怡然自得。五首詩一氣呵成,渾然天成,豪然不失大家之風。詩中若因若無透露出詩人的個人情懷,詩中以樂景,寫哀情,道出了詩人的深深懷念與不舍,從"誰肯留戀少環回"可見一般了。

目錄

詩詞正文

創作背景

在中年(36-49歲)作者先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

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國子博士。改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後與宦官、權要相對抗,仕宦一直不得志。

作品賞析

這是一組描寫春天的詩,有景有情,有悠然美麗的風光,給人以美的享受,如身入其境,怡然自得。五首詩一氣呵成,渾然天成,豪然不失大家之風。詩中若因若無透露出詩人的個人情懷,詩中以樂景,寫哀情,道出了詩人的深深懷念與不舍,從"誰肯留戀少環回"可見一斑了。

縱觀全文,不難看出,詩中除了懷念與不舍之外,有着一些失意,五首詩中表現出了作者仕途失意,自笑春風,在春景中外卻自我。

詩中文筆精煉,曲盡其妙,盡現一代名家之風。 本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

作者簡介

韓愈[2](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3]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4]

韓愈是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後隨兄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輾轉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並關心政治,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次年三月,葬於河陽。韓愈陵園(韓愈墓)位於河南省孟州市城西6公里韓莊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5]

視頻

歷史人物故事-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三)敢問路在何方

參考資料

  1. 《感春五首》 詩詞文句網
  2. 《韓愈機簡介》 古詩文網
  3. 韓愈為什麼能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1-01-14 22:06
  4. 品讀 韓愈·《師說》 騰訊視頻;2015年09月10日
  5.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陵園」景區 本地二三事;2017-11-21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