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故乡的红枣树(董凤琴)
作品欣赏
愿做故乡的红枣树
如果您在初夏季节去我的故乡,您会感叹着来到了一个“绿树村边合”的“枣花源”,如果您中秋节前后来到村庄,您会听到劈里啪啦的打枣声,一会儿,一颗大红枣儿蹦到您的眼前,可别怪她拦住您的脚步,她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在欢迎您那,一行行枣树亲切地怀抱着村庄,村子里不少人家的院子里也种着一两棵枣树,村里村外飘着枣花的清香,故乡人咋这么爱枣树呢?
枣树是铁杆儿庄稼。“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枣树,她不需要主人如伺候桃树、杏树、梨树那样付出许多心血,入地当年就能为主人贡献自己的果实。枣子可以鲜着吃,也可以晒干了吃,鲜着吃解馋,干着吃填饱肚子,记得母亲说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村里的庄稼没有收成,但枣树结果了,村民们靠着枣儿度过了那一个又一个饥饿难耐的夜晚,母亲说,每当饿得难受时,就拿出一两颗枣子在嘴里嚼一嚼,我哥特懂事地说“娘,咱们不能多吃,留着下顿吃”娘摸着哥的头“是啊,咱们的肠子都饿细了,吃多了会肚子涨,等年景好了,让你吃个够”。我常想,家乡是盐碱地,井里的水都是苦涩的,可就是在这片苦涩的土地上却结出了口感极甜的——金丝小枣。
笔者探亲回故乡和小侄女在院子中,院子里晒满了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是枣中的佳品,它皮薄、肉多、含糖量高,掰开半干的红枣,可清晰地看到果肉间丝丝缕缕,在阳光的照耀下拉出的丝是金黄色的,于是一个诗意的名字响亮了世界。
从小在枣林里生活,枣树就象一个不会说话的小伙伴儿,早春的时候走在枣树林里心里总有一个盼望,巴望着这枣树早点冒出新芽儿,树枝条儿的皮润泽了,枣芽儿就出来了,椭圆形状的枣叶慢慢舒展了,枣花儿害羞地露出头来,枣花儿是谦虚的,它从不象桃花、杏花那么张扬地开在枝头,盛开的枣花深深地藏在绿叶间,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在早春的空气里,映入眼帘的枣花儿通体黄绿,它只有米粒大小,五个小角簇拥着亮晶晶的花蕊,听大人们说小蜜蜂的长嘴巴亲了枣花儿,这枣花儿就结枣了,走过枣林会看见成群结队的小蜜蜂在枣树林里飞舞着,自己也想成为小蜜蜂让这枣树结好多枣儿。到了秋天时枣儿一天比一天红,大人孩子都盼望着中秋节快点到来,中秋节打枣是村庄的节日,各家各户把早就准备好的打枣杆子请出来,大人们可着劲地打枣,孩子们在树下捡枣,当然这捡来的枣都归生产队,“近水楼台先得月”打枣捡枣的人们没少往嘴里放胜利果实,孩子们最盼望大人们手下留情,别把枣儿都打光了,看着枣树枝头还挂着的红枣儿,这时就看哪个孩子最会爬树了。
枣树的品格高尚,枣树那股坚强不屈地劲头令人敬佩,它是我故乡父老乡亲的象征。
记得那是提倡“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的树木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登记在册,准备拔资本主义根儿,枣树也不列外,在这时侯,有一位从一家大工厂赶回村的走资派,当了生产队长,他顶住压力带领社员们在村子后面种下了一行行枣树,因为土生土长的他深知道枣树这个铁杆儿庄稼才是社员的最爱。
枣树太坚强不屈了,它知道故乡的村民们太需要它的香甜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份“深知”,它就把故乡的盐碱地当成了奋斗的乐土,雨水少,它不觉得渴,雨水大只要不把我淹没,我就生长再生长,采摘桃梨杏这些果子时你得小心翼翼的,象伺候一位位皮肤细嫩的小姐,红枣则完全不同,人们拿竿子去打它“有枣无枣打三竿子”,枣树没有因为挨打气馁,而是越打越坚强不屈,种枣树的主人给它加码,用刀刮开它的皮、开甲,在挨了刀,受了伤之后,它不诉说痛苦,不感到悲观,而是加倍地多产果实来回敬大自然和主人。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两位老人,一位抗战老英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的营长杨瑞符”老英雄在那血与火中他写下了“剩一兵一卒誓为中华民族争人格”的誓言,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奉献着自己的生命,也有和平时期外贸基层经理董秉章在和日本商人谈判时坚强的脊背,当日本商人写下字条“你是董卓之后”董经理秒回一张纸条“你是东条英机的孝子贤孙”,吃着故乡枣子长大的你们,生命里都流着枣树的坚强、枣树的不屈。
枣树的品格是高尚的,它能和很多植物欢快成一家亲,枣树生来根浅叶子稀,小麦、大豆、小豆、红薯、芝麻、花生都愿意生活在枣树的身边,枣树不以自己个子压制它们,枣树能自觉地让阳光普照比它矮小的伙伴儿。
离开故乡四十五年了,故乡的红枣树是割不断的情缘,让我无尽思念的还有母亲做的醉枣,每当中秋打枣时,母亲都会捡最好的枣醉起来,那坛浸满母爱的醉枣等远方的闺女回家。因为太喜爱故乡的枣树了,两棵故乡的枣树就坐着长途大巴车在京城的土地里扎根儿了,每当看见它枣花,望着那缀满枝头的红枣,我就想起了梦中的故乡......
作者简介
董凤琴,天津市散文研究会会员,曾发表散文《背影》《又见炊烟》《田野是个游戏场》等多篇散文,有多篇散文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