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慈悲庵古剎慈悲庵,坐落於陶然亭公園湖心島西南的高台上,建自元代,又稱觀音庵。歷史上這裡是文人墨客薈集賦詠之地,曾留下許多傳誦一時的詩篇。庵內的陶然亭又是近代革命志士的秘密集合場所。慈悲庵的主要建築有山門、觀音殿、招提寶殿、文昌閣、陶然亭及南北西三廳。經1979年全面修繕後,慈悲庵現闢為小型博物館,有五個展室,分別為:李大釗紀念室[1]、五團體會談紀念室、陶然亭園史陳列室、陶然亭出土文物陳列室。主要介紹陶然亭的歷史及革命先輩以陶然亭為活動地點進行的革命活動。

目錄

機構簡介

慈悲庵不僅是一個幽雅的遊覽勝地、革命紀念地,也是一處珍貴的文物博物館,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悲庵是創建於元代的古剎,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它山門向東,整個建築布局嚴謹,瑰麗莊重。廟內西側的三間敞軒就是人們常說的陶然亭。這座建築最初是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修建的,廟的總面積為27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800餘平方米,庵內主要建築有山門,觀音殿、准提殿、文昌閣、陶然亭、南廳(5間),西廳(3間)、北廳(6間)等。用內現存古代文物有遼代石幢、金代石幢,「陶然亭吟」石刻、「陶然亭記」石刻、「陶然」匾額、「陶然亭小集」詩刻等。庵內的革命紀念性建築有陶然亭、山門南廳(李大釗同志紀念室),北廳(「五團體會議」紀念室)等。

建築格局

陶然亭慈悲庵位於陶然亭公園中央島西南端台地上,範圍東西53米,南北47米,院落建於高台之上,總建築面積約為840平方米 。大門東開,為紫氣東來。門口有一顆古槐,山門上方有一塊長方形的石額,上面鐫刻着「古剎慈悲禪林」六個字。庵內有四座院落,前院有殿堂兩座。後院與前院只有一牆之隔,中間有月亮門。庵內還有遼代與金代兩經幢。

主要建築

觀音殿

觀音殿為主殿,坐北朝南,與准提殿相對,並有殿廊。楹柱,門窗俱油飾為朱紅色,屋頂有脊獸,有獅、麒麟[2]、海馬等。殿內祭祀着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的藤胎泥像和一些小型神像、佛像等。殿額為「大自然」,殿內題「自在可觀」。

准提殿

准提殿為南殿,坐南朝北,兩向開門,與觀音殿殿門相對。殿內供奉准提等三位菩薩,還有其他許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等等。殿額題「准提寶殿」,殿聯題「法雨慈雲、眾生受福;金輪寶蓋,兩戒長明」。

陶然亭

陶然亭因江藻所建又稱「江亭」,由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的長兄江蘩對陶然亭進行過修改擴建,雖稱亭,但實已改為敞軒。陶然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半,面積90多平方米。亭內存有五方石刻,四副楹聯。

石刻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及其兄江蘩撰書的《陶然吟》石刻;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江藻族兄江皋撰書的《陶然亭記》石刻;

光緒十九年(1893年)譚嗣同撰書的《城南思舊銘並敘》石刻;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昶撰書的《邀同竹君編修陶然亭小集》石刻;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齊白石撰書的《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詞》石刻。

楹聯

正面掛聯為翁方綱所撰「煙藏古寺無人到,榻倚深堂有月來」,後為翁同龢補書;

西向柱聯為林則徐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到訪陶然亭所撰「似聞陶令開三徑,來與彌陀共一龕」,後為黃苗子補書;

內側柱掛聯為沈朝初所撰「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

出口掛聯為「煙籠古寺無人到,樹倚深堂有月來」。

文物價值

陶然亭慈悲庵自明朝中葉起為士人名流游息之地,清代建陶然亭後尤盛。至近代,則因許多着名的愛國者和革命家多曾與此有所聯繫而聞名於世。如鴉片戰爭時期的林則徐、龔自珍、魏源、黃爵茲;戊戌變法時期的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國初年的孫中山;五四運動前後的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因此,陶然亭慈悲庵有「人民革命的搖籃」之稱。

文物保護

1979年8月21日,陶然亭慈悲庵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3月30日,陶然亭慈悲庵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