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定義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複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1]
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且醫療費用極其昂貴,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2015年4月10日國家衛計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展(2015年)報告》,用大量翔實的數據對建國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進展作了回顧總結。
報告稱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力度雖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已成為主要死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到全國總死亡的86.6%,此前為85%,而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
我國居民慢性病情況
一、患病情況。
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5%,糖尿病患病率為9.7%。
根據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分析,我國癌症發病率為235/10萬,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首位,十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
二、死亡情況
2012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533/1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86.6%。
心腦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的79.4%。其中心腦血管病死亡率為271.8/10萬,癌症死亡率為144.3/10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68/10萬。
標準化處理後,出冠心病、肺癌等少數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數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腦卒中等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三、相關危險因素
吸煙、過量飲酒、身體活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
我國現有吸煙人數超過3億。
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8.1%
男性吸煙率高達52.9%
非吸煙者中暴露於二手煙的比例為72.4%
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攝入量為3升
飲酒中有害飲酒為9.3%
成人經常鍛煉率為18.7%
慢性病發生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慢性病的發病原因60%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與遺傳、醫療條件、社會條件和氣候等因素有關。
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體活動不足、煙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險因素。
典型疾病
如何預防慢性病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會長王隴德表示,體能消耗過少,包括體育鍛煉過少和日常活動的減少是慢性病發生的首要因素。因此,他建議每周至少要鍛煉三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時以上。最佳的鍛煉時間是下午4~5時左右,其次為晚間飯後2~3小時。鍛煉的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運動和器械、啞鈴、拉力器等力量型的運動。他建議,耐力型和力量型運動要結合,即便是65歲以上老年人每周也應該進行2~3次8~10種的力量型鍛煉。
除此之外,王院士在最近的一場講座上現場傳授16字「健康箴言」: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吃飯先五六個肉菜,然後上一個素菜『點綴』,最後上水果,這是我們宴請的一般順序。」王隴德說,這樣的就餐順序其實跟人體消化的過程是相反的。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個網球」原則:每天食用的肉類不超過1個網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主食相當於2個網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水果要保證3個網球的大小、每天食用的蔬菜不少於4個網球的大小。此外,每天還要加「四個一」,即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及1塊撲克牌大小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