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原图连接图片来源于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形成瘢痕,以至肾发生萎缩和出现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仅有腰酸和(或)低热,可没有明显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其主要表现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细胞和蛋白等。病人有长期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在晚期可出现尿毒症。[1]

目录

病因

由细菌感染肾脏引起。部分病人有易感因素存在,如尿路梗阻、畸形、肾下垂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等。

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

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

局部症状

腰酸、腰痛及脊肋角叩痛。

膀胱刺激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且泌尿道感染病史超过半年以上,抗菌治疗效果不佳。

诊断

体征

静脉肾盂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缩窄,双肾形态学检查(B超、CT等)显示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肾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如尿渗透压降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升高。[2]

确诊标准

1.影像学检查

  1. 在静脉肾盂造影中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2. 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

2.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检查仅在部分病例中可发现菌尿和脓尿,有时可发现蛋白尿,这表明病变已累及肾小球,意味着病情较严重。
  2. 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ml可以肯定为感染,同时可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
  3. 肾功能检查一般无肾功能障碍,当病情加重时先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尿比重降低。晚期则出现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升高。

3.膀胱镜检查

可见有膀胱内有充血、水肿等膀胱炎征象,患侧输尿管开口有炎症变化,有时可显示输尿管瓣膜功能不全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双侧插入输尿管导管收集尿液并培养可确定感染部位。[3]

疾病诊断

  1. 下尿路感染:若显示尿蛋白、Tamm-Horsfall黏蛋白、β-微球蛋白等增高,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阳性,白细胞管型以及肾形态和功能异常,均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必要时可作膀胱冲洗灭菌培养,若膀胱冲洗灭菌10min后留取膀胱尿菌数较少,提示膀胱炎;如灭菌前后菌数相似,则为肾盂肾炎。临床上有一种称为尿道综合征(又称为症状性无菌尿)的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为主要表现,尿中白细胞亦可增多,常被误诊为不典型慢性肾盂肾炎而长期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鉴别。尿道综合征多次中段尿定量培养,无真性细菌尿并排除假阴性可资鉴别。
  2. 肾结核:肾结核患者多有肾外结核病史或病灶存在,肉眼血尿多见,膀胱刺激症状显著而持久,往往有结核中毒症状。尿沉渣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尿细菌普通法培养呈阴性,尿结核菌培养阳性等可资鉴别。必要时作静脉肾盂造影,如发现肾实质虫蚀样破坏性缺损则对诊断肾结核有帮助。
  3. 慢性肾小球肾炎:在无明显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时,其临床表现与全身感染症状和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的不典型慢性肾盂肾炎相似,尤其当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或晚期两者均出现慢性肾功能减退时,鉴别更难。一般认为病史中有全身水肿;尿中有以中分子以上蛋白为主、含量较多的蛋白及管型,白细胞少;先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且重于肾小管功能受损;以及肾X线检查显示两肾对称性缩小,外形光整,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支持慢性肾小球肾炎。而病程中肾和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尿常规以白细胞为主,有以小分子为主的少量蛋白尿;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阳性;肾小管功能损害早于和重于肾小球功能损害,以及肾X线检查两肾大小不等,外形不平,肾盂肾盏变形等,则支持慢性肾盂肾炎。[4]
  4. 非感染性慢性间质性肾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尿与肾功能化验与慢性肾盂肾炎相似,易混淆。但非感染性慢性间质性肾炎有以下特点:
  • 有较长期尿路梗阻或有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史;
  • 有肾小管功能障碍;
  • 氮质血症,但无水肿和高血压病史;
  • 轻度蛋白尿,进一步检查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 静脉肾盂造影可见双侧肾影不等,外形不规则(瘢痕形成),可有肾盏变形(扩张和变钝);
  • 肾图、核素扫描或B超显像,可显示双侧肾脏病变不相等。而慢性肾盂肾炎与其不同的是主要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间歇性真性细菌尿;静脉肾盂造影有慢性肾盂肾炎征象,即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瘢痕,伴有邻近的肾小盏变钝或呈鼓槌状变形。肾盂有时亦可变形,有扩大、积水现象。如鉴别仍有困难,可考虑作肾活检,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

5.慢性肾盂肾炎的血尿型、高血压型和隐匿型患者,应分别与引起血尿的其他疾病、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肾和尿路症状、体征以及反复做尿常规、细胞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作肾X线检查等。可鉴别。

治疗

治愈标准

  1.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停药72小时后,每隔2~3天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 痊愈: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1. 选用细菌敏感而毒性较小,且在肾实质和尿内都具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
  2. 采用较长疗程(4周或6周),以期达到彻底清除细菌的目的。
  3. 如不能清除细菌而尿路感染反复急性发作,采用低剂量长疗程的抑菌疗法,至少用药1年以上。
  4. 发生尿毒症时,既要注意保护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又能很好地抑制细菌生长。

2.药物的选择

轻者可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或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口服,重者需联合用药和静脉用药,如哌拉西林加三唑巴坦或亚胺培南加西拉司丁钠。

用药安全

避免肾脏功能损害的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离子型造影剂等。

预防

  1. 注意外阴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要勤换内衣,特别是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细菌可以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并由膀胱、输尿管逆流的动力入肾盂,然后再侵及实质,形成泌尿系统的感染。
  2. 在饮食方面需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或容易消化的普通饮食。要多饮水,每日入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泌尿道,促进细菌、毒素和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3.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便秘。
  4. 女性患者急性期治愈后,一年以内应注意避孕。
  5. 女性患者禁止盆浴,以免浴水逆流入膀胱,引起感染。

视频

慢性肾盂肾炎典型表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