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慢性貧血慢性感染、炎症及腫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貧血通常稱為慢性貧血(ACD),是臨床最常見的綜合徵之一。本病以介導免疫或炎症反應的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及干擾素等)產生增多為特徵。ACD演變的全過程均與細胞因子有關,包括紅細胞壽命縮短、對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反應遲緩、紅細胞系集落生成受損以及網狀內皮系統貯存鐵動員障礙。

目錄

概念

慢性感染、炎症及腫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貧血通常稱為慢性貧血(ACD),是臨床最常見的綜合徵之一。本病以介導免疫或炎症反應的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及干擾素等)產生增多為特徵。ACD演變的全過程均與細胞因子有關,包括紅細胞壽命縮短、對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反應遲緩、紅細胞系集落生成受損以及網狀內皮系統貯存鐵動員障礙

治療

治療上,主要治療原發病,隨着原則發病的緩解,貧血可被糾正,對於內分泌腺功能減退,在不足缺少的激素之後,貧血即可糾正,若伴有葉酸或維生素B12及鐵劑缺乏,給予補充即有效。除了慢性腎衰並發貧血比較嚴重以外,以暫時糾正貧血。腎病性貧血患者可用紅細胞生成素(EPO)治療,效果顯著,療效與劑量及用藥時間相關。EPO對其他慢性病貧血,但貧血糾正速率較非老年患者慢,維持劑量較大。不良反應主要為血壓升高,起始劑量可按每次100U/ kg,3/周,療程不短於8周。治療期間應根據療效及不良反應及時調整劑量,密切觀察血壓並予以相應處理。由於老年人易發生缺鐵,應及時防治鐵缺乏,以保證療效。有報道表明EPO尚具有免疫調節功能,能提高患者IgG、IgA。EPO治療後的病人,生活質量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降低。

有時慢性貧血之所以難治,與上述疾病有關,只是在妊娠的過程中未被察覺,因此首先通過詢問病史及仔細地檢查與分析找出病因,只有先消除病因,然後給予鐵劑治療才能見效。上述慢性感染所致貧血之所以難治,乃因以鐵劑、葉酸、維生素B12或其他已知的血紅蛋白物質皆無法矯正。雖然如此,以鐵劑及葉酸來預防以彌補懷孕所引起之不足仍是適當的措施。

從圍產期保健觀點,在孕期及早發現某些慢性感染疾病早期治療,並早期給予鐵劑,葉酸及維生素B12等藥物治療,效果會較好。

國外報道,患急性腎盂腎炎伴有發燒及菌尿症的婦女,其發生貧血的原因似乎為紅細胞的破壞增加及製造受損,而且觀察紅細胞製造受損的情形也許會持續數周。我們也認為這種泌尿系感染,一方面影響紅細胞的產生,一方面影響紅細胞的壽命,正如上述同時還影響紅細胞破壞後鐵質的再利用,因此單純補鐵效果不好,必須首先抗感染治療,以後再補充鐵劑才能奏效。

體徵

(1)慢性感染所致貧血:凡持續1—2個月以上的感染、炎症常伴有輕至中度貧血。貧血的臨床表現常被原發性疾病的症狀所掩蓋。貧血一般並不嚴重,多為正細胞正色素型,但重度貧血時可變成委員小細胞低色素型。如無原發疾病的影響,骨髓象基本正常,骨髓塗片內游離原卟啉增多,以上特點可與缺鐵性貧血鑑別。

(2)惡性腫瘤所致的貧血:除原發病所引起的症狀外,常見的病狀是進行性貧血,程度輕重不一。實驗室檢查與慢性感染所致的貧血特徵相似。如骨髓受腫瘤浸潤,骨髓中可見癌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可減少;發生DIC時可出現不能原發病解釋的栓塞、出血和休克,如伴有溶血性貧血,可出現黃疸。

(3)腎性貧血:臨床表現除一般貧血症狀、體徵外,有腎功能衰竭的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網織紅不高,紅細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骨髓象正常。在腎功衰竭進展,尿氮水平高度上升時,骨髓可呈低增生狀態,幼紅細胞成熟受到明顯抑制。

(4)肝病性貧血:貧血類型主要為正常細胞或輕度大細胞性,多染性細胞核網織紅細胞可輕度增多。骨髓細胞常呈現增生象,主要為大細胞—正幼紅細胞性增生。[1]

輸血原則

1、 慢性貧血病人無須緊急處理,應積極尋找病因,針對病因治療比輸血更為重要。

2、 慢性貧血病人的貧血是緩慢發生的,多數病人已通過代償能夠耐受Hb的降低。 Hb及HCT的高低不是決定是否輸血的最好指標,而要以症狀為主;無明顯貧血症狀者可暫不輸血。

3、慢性貧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問題,有輸血指征者只能輸紅細胞,無須輸全血。

注意事項

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單純貧血患者,注意觀察是否存在貧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表現;伴有全血細胞減少者,同時應注意防止感染及嚴重的出血。減少活動,禁止劇烈活動。

對經過檢查不能明確診斷,或已明確診斷但無條件進行進一步處理時可轉院。對貧血嚴重伴心功能不全者或血小板嚴重減少者,轉運途中要平穩運行,必要時給予吸氧。將診斷與初步處理的資料帶往上級醫院,以供參考。[2]

六類貧血症狀

不少女性都有貧血的症狀,但很少有人能把不同原因的貧血區分清楚,所以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也很盲目,今天就給大家細講一下六類貧血症狀的區別,讓治療做到有的放矢。

1.營養不良性貧血

症狀: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髮乾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症狀外,還可伴發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2.缺鐵性貧血

症狀:與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症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髮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鑑別。

3.失血性貧血

症狀:如果出血量達到1500 2000毫升(約總血量的40%左右),即使出血前患者很健康,出血後臥床休息,仍不免有口渴、噁心、氣促、極度頭暈甚至短暫意志喪失。由於血循環的重新分布,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蒼白,尿量減少。血壓、心輸出量及中心靜脈壓均降低,脈搏快而無力,並逐漸出現休克症狀,如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脈搏細數、皮膚濕冷、噁心嘔吐,最後昏迷。

4.再生障礙性貧血

症狀:這種貧血病人除有一般貧血症狀外,常有皮下或黏膜出血現象,還有畏寒和發燒等症狀。防治:再障的治療一般以中草藥和睾丸素為主,也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如療效不佳可改用藥物有苯丙酸諾龍、碳酸鋰、氧化鈷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對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仍無效則考慮做脾切除,術後繼續保守治療。預防再障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有病情變化及早請醫生調治,不要濫用消炎藥,及時治療肝腎病、結核病等慢性病。

5.溶血性貧血

症狀: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緩急、程度和場所有關。

急性溶血:起病急驟,可突發寒戰、高熱、面色蒼白、腰酸背痛、氣促,乏力、煩燥,亦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慢性溶血:起病較緩慢,除乏力、蒼白、氣促、頭暈等一般性貧血常見的症狀、體徵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黃疽,脾、肝腫大,膽結石為較多見的併發症,可發生阻塞性黃疽。下肢踝部皮膚產生潰瘍,不易癒合,常見於鐮形細胞性貧血患者。

6.生理性貧血

症狀:心悸、氣促、注意力不集中及腹脹等,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貧血的孕婦還容易發生一種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疾病,在生寶寶的時候還可能出現產程延長和產後出血。

對於治療貧血可以從食療方面出發,才配以茶療調理,這樣就會相得益彰,效果加倍。古方雪彥茶以黑豆、甘草、黑芝麻、阿膠等為原料,甘草,益氣補中;主腹中冷痛,治驚癇,除腹脹滿;補益五臟,它傳承中醫理論,從補血養氣着手,能夠很好的改善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髮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等多種問題,利於補血的長久持續。貫徹於全面調理肝鬱血虛的始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