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昌期
簡歷
1917年10月23日生於慈谿縣慈城鎮(今屬浙江寧波江北區)玉皇閣桂花廳西側樓房內。其父應星耀是慈城鎮中城小學的校長,所生八子,應昌期最長。應昌期從小喜歡下圍棋,12歲時參加慈谿縣圍棋比賽還得過冠軍。
1932年春,16歲的應昌期遵父母之命,獨自一人來到上海天津路河南路口的統源銀行做練習生,做些記帳算帳之事。因工作勤奮熟練,不到3個已能參加銀行的軋帳工作了。 1933年應昌期將二弟昌立帶到上海,推薦進上海市銀行當練習生。同年,應昌期拜上海的趙叔孺為師,學習書法,同時,還自修英語、算學、國文、會計等。
1936年,應昌期與上海閔行望族唐廉夫之女唐平塵訂婚。兩人1938年在福州完婚,那是後話。
1937年,應昌期在上海應聘福建省銀行高級行員的職位,共有百餘人報名,84人參加考試,只有小學畢業文憑的他竟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考試,成為這家銀行的高級行員。八一三事變後應昌期登上了開往福州的客輪,結束了在上海的第一次人生旅途。
到了福建,應先生任省銀行駐省貿易公司稽核,對公司的資金進行監督。當時嚴家淦正主持這家省貿易公司,兩人結識,應深得嚴的賞識和器重。一年後,嚴任省銀行董事長,應成了嚴的部下。後省銀行經廈門、贛州、衡陽、貴陽,一路內遷到重慶,應昌期始終跟著嚴家淦奔波。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應昌期全家經上海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慈城。1946年初,應昌期奉命參加接收瀋陽銀行的工作,途經上海時與嚴家淦不期而遇。嚴設法使應辭掉東北之差,與他一起赴台接收「台灣銀行」。應的人生方向在上海又進行了一次關鍵性的改變。應先生同年1月23日抵台,4月回上海公幹,5月12日偕夫人、子女共同赴台。但應先生也沒有料到上海一別,再回中國大陸,已是1988年,經過了42年時間。
1945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銀行後,嚴家淦出任台灣財政廳長兼首任台灣銀行董事長。應昌期任台灣銀行業務經理,歷時17年,其間曾任過代總經理。在到台灣初期,就如前所述,為提高銀行譯發電報作出了貢獻。後又參與幣制改革、推行本票、舉辦政策性及功能性貸款,促進了台灣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1963年後,應昌期任國華海洋企業公司董事長,後又創辦利華羊毛工業公司、益華紡織工業公司、國際票券公司等。
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台灣的大陸政策亦開始鬆動。1988年,應昌期先生來華。9月,在上海希爾頓大酒店與福建省銀行的老同事、上海的老朋友聚會。同年,花180多萬美元在上海的虹橋路買了5幢別墅,1幢居住,其餘作為以後到上海投資辦實業的大本營,再一次開始與上海結緣。1989年,應先生派其子明皓赴上海考察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在那裡註冊創辦了印科微電子有限公司,1991年公司投產。
1989年11月,「應氏棋規」被收入上海出版的《圍棋詞典》。1994年4月2日,兩岸聯合舉辦的圍棋規則學術研討會在上海新苑賓館舉行,應昌期先生親臨會場,並開始籌備第三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1996年4月23日,第三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在上海開幕,由應明皓先生主持開幕式。應昌期先生為圓60多年前欲在上海辦圍棋學校的夢想,90年代開始與黃浦區聯合籌建「上海市應昌期圍棋學校」,這次應先生出資1.6億元人民幣,黃浦區撥款1.4億元人民幣,要建18層的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大廈(又稱應氏大廈),8層裙樓是應昌期圍棋學校。1996年10月23目,在禾津路上的「上海市應昌期圍棋學校」開工,應先生偕夫人、子女一起參加開工典禮並發表演講。當晚上海各界在錦江飯店祝賀應先生八十華誕。[1]
1997年8月,應昌期患癌症逝世,享年81歲。
圍棋事業
應昌期於1988年創立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簡稱「應氏杯」,是國際著名的圍棋頂級賽事,冠軍獎金高達40萬美元,亞軍10萬美元,亦為獎金最巨的世界圍棋大賽。2005年,中國棋手第一次捧得應氏杯(棋手常昊)。
應昌期感慨當時圍棋規則不夠完善,創立了著名的圍棋「應氏規則」。他逝世後,這一規則被銘刻在他的墓碑上。
應昌期捐建了上海應昌期圍棋學校。
外部文獻
- 《應昌期先生的上海緣
參考資料
- ↑ 應氏圍棋創始人——應昌期先生的上海緣. 每日頭條. 2016-04-23 [2019-03-1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