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屍
戀屍,是個人對屍體表現愛戀或性吸引的現象。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把戀屍列為「性欲倒错」。但是戀屍行為的含意顯然頗為多樣。研究者在訪談戀屍者的研究中發現,多數會描述自己有慾望佔有一個全然不抗拒的對象(68%),或是希望與已死的愛人結合(21%),有些人對屍體感覺性吸引(15%),或者希望透過與屍體結合來克服孤立的感覺(15%),或者透過全然控制死者來尋求個人的自尊(12%)。恋尸者并不一定会将对尸体的性欲付诸于行动,即不一定会与真正的尸体进行亲密接触或性交,通常恋尸者会以阅览相关文章、影片、图片,或是通过幻想、角色扮演等其他方式来满足自身的性需求。
目录
詳細定義
主要為以下行為:
历史
作為一個文化現象,戀屍在古埃及社會頗為普遍。為了防止年輕女性死者在做防腐處理時被戀屍者姦尸,多半都會讓屍體放置三五天,等到開始腐爛才送去防腐處理師那裡製作木乃伊。緬甸某些少數民族因為相信沒有結婚的女性無法瞑目長眠,因此處女的葬禮都會包含某種婚禮的成份,就是與死者性交。尚未進入工業革命、教會權力仍然很大的前現代中歐社會也有類似習俗。現代大部分國家的法律都有包含禁止侮辱屍體的相關條文,可見得並非對戀屍無感。
外语名称
希臘語为νεκροφιλία[[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el的條目]],源於词素组合νεκρός[[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el的條目]](nekrós:死亡或尸体之意)和φιλία[[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el的條目]](philía:喜爱之意)。德语写作Nekrophilie,亦作Negrophil/-ie,英語为necrophilia。Necrophilia一詞於精神病學家理查德·克拉夫特-埃賓(Richard von Krafft-Ebing)1886年的著作《性精神病態》中首次出現[1]。
參考文獻
- ↑ Richard von Krafft-Ebing(1886). Psychopathia Sexualis. English translation: ISBN 1-55970-42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