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
戲曲( drama ),是指中華文化的傳統戲劇。「戲曲」一詞始見於《水雲村稿》中〈詞人吳雲章傳〉,指南宋流行於民間的永嘉戲曲,是南戲戲文發展之濫觴。在河南省偃師市出土的一座宋代墓葬里,發掘出來的「宋雜劇演員丁都賽雕像磚」,是中國現存的最早記錄戲曲演出活動形象的文物。爾後,「戲曲」之名迭有變遷,以「戲曲」指稱「中國傳統戲劇」,須待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問世,本書以「戲曲」為名,首度將中國傳統戲劇推上近代學術之林,「戲曲」乃成為「中國傳統戲劇」之專稱。
王國維將戲曲定義成「合歌舞以演故事」,同時也指出代言體是戲曲不同於其他文類的重要特點。由此定義看來,戲曲必須具備演員、劇場、詩歌、舞蹈、音樂、代言體、演故事等基本元素。台灣學者曾永義將王國維對戲曲的定義視為戲曲小戲必須具備的條件,小戲的表演藝術較為原始。而相較於小戲的大戲有更高度的藝術表現,已經是綜合的文學與藝術,其定義為:「中國古典戲劇是在搬演故事,以詩歌為本質,密切結合音樂和舞蹈,加上雜技,而以講唱文學的敘述方式,通過俳優妝扮,運用代言體,在狹隘的劇場上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文學和藝術。」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崑劇獲納入名錄之內,引起公眾對戲曲發展及傳承的關注。2009年及2010年,粵劇、藏劇及京劇更先後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戲曲藝術進一步得到世界重視。
目錄
歷史劇種
現存劇種
據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數據,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即大躍進時期,當時中國有367個戲曲劇種,其中包括50多個當時新創立的劇種(即新興劇種);到了1982年,《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卷》編撰過程中所做調查統計發現,當時仍有317個劇種;而到了2005年,僅剩下267個劇種[2]。
視頻
戲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國粹京劇成功入選2010年世界「非遺名錄」,騰訊網,2010-01-16
- ↑ 我國現存戲曲劇種267種 比新中國成立初少百種,中國網 , 200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