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舞蹈
戲曲舞蹈
|
|
|
戲曲舞蹈,中國傳統舞蹈重要的一支。也是中國戲曲的重要表現手段。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唱、念、做、打」中,「做、打」基本屬於舞蹈或舞蹈化動作。
自宋元至明清,隨着戲曲種類的豐富和成熟,戲曲舞蹈亦趨於完備、多樣化,形成多種程式套路和完整的審美體系,並繼承了古典舞蹈、民間舞蹈、雜技和武術的傳統:如「水袖」、旦角舞長綢、僧尼舞拂塵(雲帚)和「毯子功」分別源於「長袖善舞」的傳統、漢魏時期的「巾舞」和「拂舞」以及「百戲」中的雜技和武術等。近代梅蘭芳、歐陽予倩等進一步發展戲曲舞蹈,創作了《天女散花》等舞蹈性較強的戲曲作品。
戲曲舞蹈的主要特點為:與戲曲的其他藝術手段配合,與劇情緊密結合,統一於全劇的敘事抒情之中;高度程式化和人物形象典型化;大量運用敘事和表意性舞蹈動作;善用服飾和道具。戲曲舞蹈及其所遵循的美學原則對現代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目錄
參考資料
1. 戲曲舞蹈 .大辭海[引用日期2020-11-01] [1]
參考文獻
- ↑ 有6個不同場景的《長征》更像戲劇舞蹈,光明網 202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