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華區成都市轄區。位於成都市區東北部。東經103°53′-104°03′,北緯30°33′-30°41′。區界東接龍泉驛區十陵鎮、洪河鎮;南至府河河心與錦江區交界;西與鳳凰山相望;北與金牛區天回鄉連界。東與龍泉驛區交界,南與錦江區毗鄰,西與金牛區、青羊區接壤,北與新都區相連。總面積110.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26平方千米。總人口67萬人(2012年)。全區轄14個街道:猛追灣街道、雙橋子街道、建設路街道、府青路街道、二仙橋街道、跳蹬河街道、雙水碾街道、萬年場街道、桃蹊路街道、聖燈街道、保和街道、青龍街道、龍潭街道、白蓮池街道。區政府駐猛追灣街道一環路東三段。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6.2℃,年降水量947毫米。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府河、沙河、東風渠呈葉脈狀分布。寶成、成渝、成昆、成達鐵路和108國道過境,境內有成都火車東站,為成渝高速公路、川陝公路起點。名勝古蹟有「川西第一禪林」昭覺寺,安臥在磨盤山麓的孟知祥陵墓以及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1]

目錄

歷史沿革

成華區由原東城區、金牛區的部分地區組成,因在歷史上分屬成都縣和華陽縣而得名。成華區地域在歷史上分屬原成都縣、華陽縣,也分屬過成都市金牛區和東城區。199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成華區,於1991年1月1日起正式對外辦公,以成都、華陽兩地名的第一個字而定名為成華區。

1996年,成華區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47.2萬人。轄9街道4鄉。區政府駐一環路東三段。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成華區常住總人口733274人,其中:望平街街道35696人,猛追灣街道37446人,雙林街道39801人,雙橋子街道40393人,建設路街道76866人,府青路街道66469人,二仙橋街道54361人,跳蹬河街道57443人,新鴻路街道19193人,站北路街道30825人,萬年場街道28357人,桃蹊路街道21489人,聖燈鄉30390人,保和鄉47212人,青龍鄉99696人,龍潭鄉47637人。

2004年5月27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15號)批覆同意成華區撤銷聖燈鄉、保和鄉、青龍鄉、龍潭鄉建制,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2004年,成華區總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5392人/平方千米。轄雙橋子、猛追灣、跳蹬河、建設路、府青路、二仙橋、保和、龍潭、青龍、新鴻路、聖燈、萬年場、桃蹊路、雙水碾14個街道,共有83個社區、19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成華區常住總人口938785人,其中:猛追灣街道70107人,雙橋子街道77541人,建設路街道63956人,府青路街道44834人,二仙橋街道57872人,跳蹬河街道37738人,新鴻路街道61668人,雙水碾街道60352人,萬年場街道76467人,桃蹊路街道89107人,聖燈街道16600人,保和街道50286人,青龍街道164479人,龍潭街道67778人。

2014年12月31日,成都市政府(成府函[2014]136號)批覆同意成華區設置白蓮池街道,調整青龍街道管轄範圍;撤銷新鴻路街道,整體劃入雙橋子街道管轄。調整後:白蓮池街道管轄範圍面積約13.21平方公里,東以原青龍街道與龍潭街道、新都區邊界線為界,西以成華區與金牛區邊界線為界,南以成華區域內的北三環路三段、四段北側路沿石為界,北以成華區與金牛區新都區邊界線為界,駐地為熊貓大道1248號;青龍街道管轄範圍面積約8.80平方公里,東以原青龍街道與聖燈、龍潭街道邊界線為界,西以昭覺寺南路東側路沿石為界,南以原青龍街道與府青路、二仙橋街道邊界線為界,北以北三環路四段北側路沿石為界,駐地為致強路266號;雙橋子街道管轄範圍面積約為3.17平方公里,東以二環路東二段、三段東側路沿石為界,西以一環路東二段、三段東側路沿石為界,南以蜀都大道水碾河路段北側路沿石為界,北以建設南一路、南二路、南三路北側路沿石為界,駐地為雙林中橫路12號。

視頻

成華區 相關視頻

成華區宣傳片
成都市成華區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