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吉思汗​歷時22年、六次征戰,最終滅西夏

成吉思汗​歷時22年、六次征戰,最終滅西夏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夏為國號,建立了「大夏」王朝,又因其位置在西部,史稱「西夏」。西夏都城為興慶府(今銀川市),其統治範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青海等省,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1]

西夏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國力強盛,曾在歷史上與宋、遼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西夏王朝被成吉思汗所滅,先後存在了189年。而成吉思汗滅西夏的過程頗為周折。

成吉思汗立國後,由於自然條件惡劣,蒙古漠北地區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棉布等生活物資。為了滿足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四鄰地區發動了一系列掠奪戰爭,把矛頭指向了西夏。

開禧元年(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進攻西夏,到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才徹底征服了西夏,前後歷時22年,其中原委主要是西夏始終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每當成吉思汗出兵攻打時,西夏在無力阻擋時就求和歸降,一旦勢力有所恢復,就開始反叛。

因此,在蒙古22年的征戰中,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上蒙古四處征戰,戰線過長,糧草緊張,也無法儘早地解決西夏問題。

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二月,為了征服西夏,65歲的成吉思汗以西夏遲遲不交納貢品和人質為由,親自統兵10萬第六次攻打西夏,所到之處,受到了西夏各處守將的嚴防死守,蒙古鐵騎艱難挺近。

十一月,成吉思汗大軍進攻西夏重鎮靈州城,守城的西夏名將嵬名令公率軍迎戰,多次阻擋住了蒙古鐵騎的猛烈攻勢,被激怒的成吉思汗發誓這次無論如何要蕩平西夏。

成吉思汗將西夏都城興慶府圍得水泄不通,同時派軍隊把外地的西夏守軍各個擊破,使其不能支援。西夏興慶府的守軍和其他各地守軍日夜堅守、奮勇抵抗,第二年一月,成吉思汗留下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興慶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從而徹底斷了西夏的後路。五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蒙古軍在六盤山避暑修整。

就在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將西夏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六月,西夏王朝京畿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史載:「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被蒙古軍圍困達半年之久的興慶府,糧盡援絕,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已經無力再抵擋蒙古軍的進攻。

西夏走投無路,只好派遣使者請求成吉思汗寬限一個月就獻城投降。

一個月後,成吉思汗得重病,病中立下遺囑:如果這次重病不治,死後要封鎖消息,暫時不發喪,等西夏投降後,將西夏皇帝與興慶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

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怕西夏再一次詐降,蒙古軍再一次功虧一簣。不久,西夏皇帝投降蒙古,蒙古軍押着西夏皇帝和幾位降將走到半路上,聽到成吉思汗病亡的消息。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西夏皇帝等人殺死,滅了西夏。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原西夏王朝的舊址上,發現了圓形的台基面上,有很多無規則的裂縫,裂縫寬度為1至4厘米,深可通底,科研人員認定這就是地震造成的景象,這也從考古方面印證了地震對西夏王朝的深重影響。[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