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成心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帶有成見的心。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子(前369 ?—前286)認為,人們如果站在自我立場上去看待他者,就會用自己的標準形成對他者、對世界的成見。而由於立場或標準的不同,彼此的成見會造成各種對立和紛爭。被成見所遮蔽的心,就是「成心」。人們懷有「成心」而往往不自知。因此,莊子提示人們應意識到並超越「成心」以及狹隘的自我立場。

引例1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 (《莊子·齊物論》) (如果順着自己帶有成見的心而遵從它,那麼誰還沒有一個遵從的標準呢?為何一定是知道萬物變化而心有見識的人才有呢?愚笨的人也是有的啊。沒有在心中形成見識就已經有是非,這就好像今天到越國去但昨天已經到達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