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無己

目錄

人物簡介

[1][2]
  成無己約生於1044—1052年間,一說1063—1156年,宋代聊攝(春秋齊西二地,前者在今山東聊城西北,後者在荏平縣西,初步考證,其家可能在荏平縣洪官屯北部的成莊)人。

人物生平

[3][4]
  《醫林列傳》稱成氏「家世儒醫,性識明敏,記問該博」,嚴器之亦稱成氏「議論該博,術業精通,而有家學。」可見,成氏世代業醫,且於儒學上頗有造詣,故可稱為「儒醫」。
  靖康之時, 成氏至少已七十餘歲。金人在成氏七、八十歲時,尤將其帶往臨潢,是因其醫術迥出於眾人之上,此由王鼎氏序稱:「仆曩緣訪尋舍弟,親到臨潢,寄跡鮑子顒大夫書房,百有餘日,目擊公治病,百無一失。」成氏是被脅迫去臨潢的,金朝是靠戰爭、掠奪建立起來的國家,實行奴隸制度,從此一側面可知,被擄之人,無人身自由,從成氏九十餘歲尚在臨潢,以及《註解傷寒論》在臨潢輾轉流落於王鼎鄉人之手看,成氏客死於臨潢,至死也未能回鄉。

醫學著述

[5]
  成無己對經典醫籍研究頗深,精通傷寒學,鑽研數十載,約在1142年其78歲時著《傷寒明理論》三卷、《藥方論》一卷,約在1144年其80歲時著《註解傷寒論》十卷。其以經注論,以論證經,辨證明理,為註解《傷寒論》的第一家,也是傷寒學派的代表人物。

學術特色

[6]
  旁徵博引,全面註解
  成氏潛心研究《傷寒論》四十餘年,老而不輟,他撰述的注本,誠如嚴器之所贊「分析異同,彰明隱奧,調陳脈理,區別陰陽,使表里之昭然,俾汗下之灼見」。
  忠實原著
  成氏注本以宋林億等校訂本為蘭本。從注家的角度出發,沒有擅自打亂原著的秩序,力圖保持原貌。對內容則竭盡全力進行診解,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揭示其條文內容的實質,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自己體會總的思想,掌握內容。
  以經釋論
  這是注成本的一大特點,通篇均可見到。《傷寒論》自序中說「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等,成氏引用《內》、《難》等古典醫著的論述解釋《傷寒論》的條文、方藥等,正說明醫學理論是一脈相承的,而傷寒理論及方藥付諸實踐,又反證了古醫著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成氏還引用《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金匱要略》等書,就連《傷寒論》本書中前己讓解而成立的語句,也用以證明後面出現的句段的意義。
  重視臟腑經絡學說,重視以營衛氣血陰陽為本
  在解釋某一段原文時,先述有關生理意義及形成機制,而後提出悖於生理的病機,再用病機闡述條文的意義。這種用對舉或對比的方法提出的論據更為有力,使學者更加倍服,且易於理解。
  氣味配伍釋方
  借用藥物及方劑學成果,標明論中藥物之四氣五味,按十劑之法分方劑輕重,確定君臣佐使,同時用《內經》七篇大論中有關論述闡發方義,使方劑既有理論淵藪,又具實用價值,使學者便於掌握傷寒方藥,以至正確使用。
  注意釋詞,注音,辨疑
  《傷寒論》音簡意奧,一些字生僻難讀,成氏在解釋條文時,首先解詞,另外,在每一篇未專列釋音,把論中難字列出,切音或釋意,還用了校勘學中的通假字概念。
  承先啟後,辨疑明理
  成無己註解傷寒論,撰寫明理論,不僅在註疏方面為後世立下楷模,就其對仲景學說的貢獻而言,是成無己前後許多醫家無與倫比的,因而他也就成了傷寒學派之爭的核心人物。
  溫病學說未形成完整理論體系以前,傷寒是一切外感熱性病的總稱,傷寒病的危害使人們聞而生畏,故曰「百病之急,無急於傷寒」。成無己注傷寒論,為傷寒理論及診治大法的闡發及傳播推廣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傷寒明理論》中,成氏將論中五十個主要症狀及證候,作了類證歸納,「定體分形析證,若同而異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編成了第一部「傷寒症狀鑑別診斷手冊」。其中有些症狀的分析看後使人霍然。本書五十症由發熱到勞復,基本上由常見症狀到少見症狀順序排列,是學習傷寒論及平時檢閱不可多得的一部好書。其羽翼《註解傷寒論》,學習時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參考來源

  1. 李玉清,張燦玾. 成無己生平考[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44-46. 
  2. 張影,余月娟. 成無己及《傷寒明理論》考注[J].. 中醫研究,. 2012,25(08):57-58. 
  3. 李玉清,張燦玾. 成無己生平考[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44-46. 
  4. 李玉清. 成無己生平及《註解傷寒論》撰注年代考[J].. 中華醫史雜誌,. 1997(04):59-61. 
  5. 張影,余月娟. 成無己及《傷寒明理論》考注[J].. 中醫研究,. 2012,25(08):57-58. 
  6. 楊萬章. 繼往開來解傷寒——成無己學術思想探討[J].. 陝西中醫函授,. 1987(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