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近義詞胸有成竹

反義詞驚慌失措

出 處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體 裁成語

釋 義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成竹在胸漢語成語,拼音是chéng zhú zài xiōng,意思是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1]

目錄

成語解釋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喻處理事情之前心裡早有通盤的考慮和打算。

成語出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2]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見「胸有成竹」。

近義詞: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匠意於心,胸中有數,胸有定見,胸有成算[3]

反義詞:胸中無數,張皇失措,作舍道傍

示例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四》:「作律詩雖爭起筆,尤貴以氣格勝。須要成竹在胸,操縱隨手。」

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像老哥聰明正直,凡事先有成竹在胸,自然投無不利。」

老殘遊記》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賜教一二呢?」

柳亞子紀夢》詩序:「老謀深算,成竹在胸。」

向本貴盤龍埠》:「唐教授仍然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蹲在坑邊,注視着下面的動靜。」

鄒韜奮經歷》十:「這樣,他們在落筆的時候,便已有『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勢。」亦省作「 成竹 」。

鄭燮題畫·竹》:「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

柯靈香雪海·從<秋瑾傳>說到<賽金花>》:「有成竹無成竹,應作如是觀。」

他回答老師的問題從容不迫,成竹在胸。[4]

成語典故

洋縣北宋文學家、畫家文同喜歡詠竹、畫竹,以言志表其氣節。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獨樹一幟,被畫壇稱作「湖州畫派」。文同主張,畫竹時必先有成竹在胸。「成竹在胸」這句成語典故出自漢中洋縣。

北宋熙寧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間為官勤政,體察民情,他看到茶農負擔過重,上書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給茶農帶來實惠。同時,加筑州治城坦,重視教育事業,受到百姓擁戴。

文同善詩文書畫,尤擅長畫墨竹。畫竹的高超技藝來源於他長期對竹子的仔細觀察和寫生。當時,洋州篔簹谷(今洋縣紙坊鄉)生長着大片竹林,文同有《篔簹谷》詩讚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兩岸煙蒙蒙。尋幽直去行漸野,宛爾不似在塵中。」

他還在此谷建一「披錦亭」,閒暇常去谷中探幽觀竹,吟詩作畫,有時還攜愛妻前往賞竹、植竹。長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種竹子的形態,積累無數畫稿。畫竹實踐中,他首創畫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筆法,畫技日臻精益,所畫墨竹栩栩如生,瀟灑清秀,他主張畫竹要「成竹在胸」。後來畫竹者學他筆法的很多,被稱着「湖州竹派」。

文同在漢中洋州曾給他表弟蘇軾贈《偃竹圖》一幅,喜歡畫竹的蘇軾十分珍愛。蘇在《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中寫道:「與可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振筆直遂,以追其所思……」

同時代的文學家、畫家晁補之在《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中,也有「與可畫竹時,成竹已在胸」的詩句,這樣文同畫竹時「成竹在胸」就成為典故。

「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本意是說畫家在畫竹子時,頭腦中要有一個具體生動的竹子形象,那麼就會得心應手,畫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後來這句成語已不拘泥於畫竹,泛指人們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頭腦中已有成熟的主張和辦法。

外文翻譯

英語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日語翻譯: 〈成〉(=胸有成竹)胸に成算がある.成功する見込みがある.

參考文獻

  1. 成竹在胸 .漢典[引用日期2013-05-13]
  2. 成竹在胸介紹_歷史典故_詞典網 成竹在胸歷史詞典解釋: 源見「胸有成竹」。謂處理事情之前心裡早有通盤的考慮和打算。《老殘遊記》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賜教一二呢!」柳亞子《紀...
  3. 成竹在胸的解釋_漢語詞典_詞典網 成竹在胸的解釋:[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比喻處,在線詞典。
  4. 成竹在胸的出處及用法 - 成語詞典 - 詞典網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成語例句...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回復:成竹在胸成語 查詢。 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