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成都三味(趙陽)

成都三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成都三味》中國當代作家趙陽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成都三味

成都號稱「美食天堂」、「消費天堂」,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背景,造就了成都人優雅安逸的生活品性。難得到這個城市走一走,當然要對這裡的自在休閒品味一番。

品蓋碗茶

四川號稱「茶的故鄉」,各個景區售茶的攤點多如牛毛,並採用茶藝表演、小憩送茶等方式,變着法兒掏你腰包。一般來說,我在景區從不買東西。景區的商品大多華而不實,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有表演,我看;有免費茶,我喝。但要我買東西,走人。

來到樂山看大佛,沿九曲棧道下至大佛腳下,再從左側凌雲棧道上來,氣喘吁吁,有人說,弄點茶喝就好了!環顧四周,既沒有進行茶藝表演的,也沒有吆喝免費品茶的,倒有一家頗具規模的茶社,在一條古色古香的長廊里,擺放了桌椅,有不少遊客在品蓋碗茶。提着長嘴銅壺的茶博士穿行期間,為客人們續茶添水。蓋碗茶是成都最先發明並獨具特色的飲茶風俗,既然撞見,即是有緣,正好又渴了,我們就喝一碗?走過去一問,茶分三等,分別為每碗十元、二十元、三十元。我們折中點了二十元每碗的,坐了下來。

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碗、茶托盤三部分。茶托盤好像又稱茶船子、茶舟,相傳是唐代時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常常燙着手指,於是崔寧之女就發明了木盤子來承托茶杯。後來幾經演變發展,一種獨特的蓋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區誕生了。

我們同行的陶君生來喝茶講究,對喝蓋碗茶也有研究。看着茶博士張羅着泡茶,陶君介紹說,喝蓋碗茶一般有五道程序:一是淨具。也就是用溫水將茶碗、碗蓋、茶托盤清洗乾淨;二是置茶。就是用竹製的茶鑷子把茶葉鑷進碗內。茶博士說,我們所點的是「峨眉雪芽」生態茶,屬四川名茶中的珍品;三是沏茶。待茶葉一一放好後,但見茶博士提起長嘴銅壺,單臂上揚,一道水柱由壺嘴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嘎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平齊,碗外並無一滴水珠。然後,一一又替我們蓋好碗蓋。我們的眼睛都看直了——這茶博士的斟茶技巧,算得上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了!

口渴得很,見茶博士將水斟到了碗內,我端起來,掀了蓋就往嘴邊送。身邊的陶君拐了我一下,說,別急,還有兩道程序呢!只見他左手不慌不忙地端起托盤,右手杴起碗蓋,把碗湊至鼻前,誇張地深嗅了一口,然後才睜開眼睛,說,這第四道程序就是聞香了。

那麼,第五道程序呢?

陶君並不急着答話,一手握住碗托,另一手提碗抵蓋,傾碗將茶湯徐徐送入口中。我們霎時明白過來:第五道程序就是品飲呵!

大夥一邊品茗,一邊把蓋碗茶與其他茶道做比較。這一比,我們立時看出蓋碗茶的妙處。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喝茶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而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也不利於調節茶湯的濃淡,茶泡久了還會導致色敗香散。而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上,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全憑自己喜好。

突然想起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寫過這樣的句子:「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茶呢?也許正是這個緣由吧。

「峨眉雪芽」確是好茶,潤喉解勞,提神消渴。但我不敢放開了喝,蓋碗茶牛飲不得,我得學着其他人的樣子,把碗蓋傾斜在碗上,用嘴吸着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喝完一盅還想喝時,就將茶蓋置於桌面,茶博士看見了,就知道茶碗已空,會很快過來將水續滿。就這么喝着喝着,心頭不知不覺地寧靜起來。

回來的路上,喉內舌間一直縈繞着「峨眉雪芽」的餘味。我想,蓋碗茶為什麼需要慢飲細品呢?可能正是因為細品,才能品出平和沖淡,才能品出從容不迫。通過慢飲品茶,使自己的情趣由乖戾而歸於清雅,使自己的心田由浮躁而歸於寧靜,實在是一件神仙美事了!

蓋碗茶,品的是悠然,悟的是人生。

泡酒吧

峨眉山回到成都後,剛吃罷晚飯,在成都晚報工作的老鄉打來電話,邀請大夥過去喝酒。卻之不恭,我們打了兩輛的士趕了過去。

入夜的成都,街道瀰漫着各色燈光。時裝店的燈光明亮,火鍋店的燈光柔軟,酒吧的燈光則分外迷幻或充滿野性。三拐兩拐,的士停在了新希望路一家名為「碎蝶」的酒吧門前。老鄉早就候在這裡,一番寒暄後,手攜手進入酒吧。

「碎蝶」酒吧共分兩層,一層並沒營業,可能是已打烊了吧,經過的時候,可以看見很多擺滿圖書的書櫥,牆上貼有咖啡廣告,可能是喝咖啡的地方吧。二樓是正兒八經的酒吧,裝修應屬上乘,沙發與几凳紅黑搭配,格調時尚。落座後,伺應很快就上了酒水和茶點。端起酒杯,不經意間喝了一口,來自英國的純正葡萄酒,淡淡的甜味久久縈繞於味蕾之上,消疲解乏。這幾天一個景點連着一個景點地跑,早累壞了,這時候我索性躺在了沙發里,閉上了眼睛,讓大夥與老鄉聊吧,我得讓 「碎蝶」酒吧的溫暖,剝離所有的疲憊,釋放全部的慵懶。

耳邊響起一陣低沉的音樂。接着,一個嘶啞的英文歌曲響了起來。歌聲傷感,卻又平和;歌聲很近,卻又悠遠。我睜開雙眼循聲望去,原來在酒吧大廳的中央,有個小型樂隊在演唱。站在中間的主唱歌手留着連鰓胡,穿着破舊的牛仔裝,面前跨着把吉他,旁若無人地唱。聽着聽着,我突然有種想流淚的感覺。一剎那,我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

音樂停了,歌聲停了。我從悲傷的氛圍中走出來,轉臉打量四周。曖昧的燈光,閃動的人影,精緻華麗的吧檯,晶瑩剔透的酒具。座無虛席,還不斷有人進入,伺應卑恭地致歉——歡迎下次光臨!來人一臉的掃興,怏怏下樓。

身邊的老鄉與大夥聊得正歡,說的全是孩提時發生在家鄉的趣事。我不想打擾他們,觀察起臨座的顧客來。臨座坐了三個人,一男兩女。男的五十歲上下,一身名牌,一看就是位事業成功人士。女的都在二十歲上下,一位留着披肩的長直發,密密匝匝的劉海,水亮明澈的眸子閃爍着好奇和懵懂的光。另一位坐對面的則是一身職業裝扮,雪白襯衫,藏青外套,晃動着手中的高腳杯,面無表情地看着同伴翻撲克牌。她所呈現出的面貌與清純無關,更多的是一種摩登風流、妖嬈冷艷的氣派。他們之間會是什麼關係呢?同事?父女?都不像,那男士不時把那身邊的女孩摟在懷中呢。是情人?可年齡懸殊得也忒大了吧?

音樂又響了起來,歌聲再起,還是那位男歌手嘶啞的英文歌曲。我卻再走不進歌聲里。恍惚中,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卻品出了一絲苦味。

看來,成都的酒吧並不適合於我。起身,對老鄉說出門透透氣,先下了樓。

吃火鍋

成都人吃火鍋的歷史悠久。左思《蜀都賦》中就有描寫吃火鍋的場景:「金壘中坐,餚鬲四陳,觴以清漂,鮮以紫鱗」。導遊說,到了成都要是不吃頓火鍋,就失去來成都的意義了。從青城山回到賓館後,嘴裡已快「淡出個鳥來」。想到翌日就要離開成都,便約大夥一起上街去吃火鍋。

火鍋是成都人的至愛,街頭火鍋店多得讓人咂舌。在我們所住賓館的附近,一條街上約有七、八家火鍋店。其裝飾的豪華程度,完全可以同其他高級餐廳媲美。雖然已是晚上十點多了,每個火鍋店仍然是人頭攢動人滿為患。我們一行十個人,需要有張大點的桌子。這樣,找起合適的火鍋店就比較麻煩。一條街走完,又拐進另一條街,才終於找到位子坐了下來。服務員遞過菜譜,大夥讓我點菜。我裝着內行的樣子,挑着自己喜歡吃的,點了毛肚、魚片、羊肉等。服務員又問,要最辣的還是中辣的?我徵詢大夥意見,大夥說,中辣的吧。

一會兒,一盆鮮紅的牛油麻辣湯端了上來。煤氣灶點着後,工夫不大,湯就滾開了。我們把我所點的東西放進滾開的鍋里,又要了瀘州老窖,喝將起來。

說實話,成都火鍋與我們在家時吃的火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成都火鍋的湯汁,也是以雞、魚、牛棒骨等為主要原料,內有香料,是五香味和豆瓣味。調料很簡單,就是香油加蒜泥。可能是我們要的是中辣湯的緣故,菜並不算太辣,但吃起來都是一個味道。內心想,成都火鍋不過如此。索性放開來,與大夥鬥起酒來。喝了四瓶的時候,突然發現大夥什麼時候脫了外套。我也覺得渾身毛孔好象都張開了來,汗水滋滋地流。原來,剛開始沒有感覺有多麼辣的火鍋,現在卻越吃越辣了。

汗水象小溪一樣在後背上流淌。看大夥,也都唏噓着沐浴在如雨的汗水裡。大夥笑,真沒瞧得起這成都火鍋,於無聲處卻暗藏殺機,不顯山不露水地便把一群大老爺們修理得一頭霧水。我們不敢戀戰,趕緊要了蛋炒飯吃了開路。

火鍋店出來,嘴唇一直火辣辣的。涼風一吹,神清氣爽,連日的疲憊煙飛雲散。成都火鍋是不是有消疲解乏的功效?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能正是因為四川道路險阻,在歷代戰爭時期,中原動盪不安,這裡卻能夠避開浩劫,經濟得以發展。小時候聽老人們講古,好象說孫中山臨死給蔣介石的遺訓也是「能守守四川,不能守守台灣」。成都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歷史環境,還造就了成都人自在、悠閒的生活品性,古人說「少不入川」,就是擔心到了成都會讓人慵懶,失去刻苦己心的原則吧。但不可否認,就是在這種優雅、富裕、平和的日子裡,成都人創造了十分了得的文化典範。大到澤被全川的都江堰,小到一間不起眼的茶館、酒吧或火鍋店。 [1]

作者簡介

趙陽,安徽壽縣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